“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講述自己送回的第一個臺灣老兵的感人愛情

臺海網6月29日訊 89歲高齡的臺灣律師高秉涵,1935年出生于山東菏澤。因幫助100多名臺灣老兵將他們的骨灰壇送回大陸家鄉,他獲評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近日,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婚姻論壇上,高爺爺向導報記者講述了他送回的第一個“老兵”桑順良的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也因為這個故事,讓他想去幫助更多臺灣老兵“回家”圓夢。“過去,我們可以因為一個承諾,堅守到白頭。這樣的情感,對現代人來說,可能有點‘傻’,但在我們那個年代,感情是一件簡單純粹的事,承諾更是千金重。”高爺爺說,這樣的情感價值觀在兩岸都應該被倡導。

情定終身 海峽阻隔相思苦

“桑順良是我的同鄉,也是我送臺灣老兵骨灰壇回家的第一個。他生前常常說起,在大陸有一個高中戀人。”高爺爺說,桑順良去世前拜托自己幫他“回家”。

在高爺爺輕聲慢語的講述中,故事的鏡頭從1948年開始回放。

那年7月,情竇初開的桑順良和女同學肖娟娟,高中畢業了。二人私定終身,非對方不嫁娶。那時,桑順良考取了警察學校,即將從山東菏澤到江蘇徐州的警察學校就讀,二人約定當年中秋節前在徐州見面。

孰料造化弄人,時局突變,桑順良所在的警校被遷往南京。1949年,桑順良跟著大部隊從南京又遷往臺灣,從此他與肖娟娟被迫隔絕在海峽兩岸,開始了漫漫無期的長相思。獨在異鄉,生活格外清冷,情到深處的桑順良,只能一遍遍回憶與戀人的點點滴滴過往,期盼有生之年兩岸統一,他能回家圓夢。

造化弄人 生死相隔情不移

時間來到1978年,當時島內極不平靜,要求臺當局廢除“戒嚴令”的呼聲越來越高,桑順良想回家見愛人的心情也越來越急切。他覺得,人生終于有了盼頭。

然而,當年桑順良被查出肺癌三期,醫生斷言他只能再活6個月。被海峽阻隔的相思,這一次被時間阻隔了。“看來,我在有生之年是沒辦法回去了。將來,你要是有機會回家鄉,你不要忘記,把我的骨灰交給我的那個愛人。”感到格外絕望的桑順良找到同鄉高秉涵,緩緩而鄭重地道出了他的請托。“如果她已經嫁人了,你把骨灰交給她處理。如果沒有嫁人,你也……交給她。”講到這里,高爺爺的情緒有些激動。他說,桑順良在臺灣發展得很好,但他牽掛著家鄉的戀人,一直沒有結婚生子。

這份深情感動了高爺爺,他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將桑順良的骨灰送回去。

了卻心愿 癡情淚迎戀人“歸”

“兩岸開放后,我就回家幫他了卻心愿。”高爺爺說。“當時,把他的一封信和骨灰壇交給她時,才知道她也還在等著他,一直也都沒有結婚,頭發都白了。”高爺爺至今仍記得肖娟娟拿到戀人骨灰時的情景:“她早已白發蒼蒼,摸著骨灰壇上桑順良的照片,她臉上掛著笑意,但淚水卻滴到了骨灰壇上。”高爺爺說,雖然等不到桑順良活著歸來,但是能等到他的遺骸,等到他當初的承諾,對肖娟娟來說,心情自然十分激動,她忍不住淚如雨下。

分隔多年,“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二天,肖娟娟抱著桑順良的骨灰壇,對著海峽的方向,深深鞠躬,了卻多年的心愿。不到3個月后,肖娟娟也悄然離世。親人們將桑順良和肖娟娟的骨灰埋在了一起。在山東菏澤,桑順良終于魂歸故里,葉落歸根。“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擁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高爺爺說,“人活著,要把情放在首位。有情就是愛,一切都沒有問題。”

事隔多年,高爺爺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十分動情。也是因為這次的經歷,讓他下定決心,要幫更多的老兵魂歸故里:“他們等了一世,盼了一世,唯一的心愿就是回家!” (海峽導報記者 俞舒林 楊思萍 林靖東 文/圖)

社會,正能量,感人親情/友情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