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臺上的麋鹿。黃山中宇攝
乘坐沖鋒舟前往安全臺。黃山中宇攝
給麋鹿投放飼料。黃山中宇攝
洞庭湖水幾日連漲數(shù)米,令生活在蘆葦叢中的麋鹿們猝不及防。家園被淹,它們被迫遷徙。6月25日,一支擁有大小13只麋鹿的隊伍涉急流、穿蘆蕩的鏡頭被拍到,引起市民群眾廣泛關(guān)注。益陽南洞庭自然保護區(qū)沅江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監(jiān)視到,這群寶寶已上了安全平臺,“住”的地方已讓人放心了。
安全平臺是2022年國家對洞庭湖環(huán)境保護實施生態(tài)修復時建成的。沅江市南洞庭湖境內(nèi),修建了4個高程33.5米以上、總面積7531平方米的安全平臺,專門為麋鹿等野生動物避險所用。
白水茫茫,昔日豐美的水草綠葉不見蹤影,麋鹿沒吃的怎么辦?兩天過去了,餓著肚子的寶寶們牽動著眾人的心。6月27日午后,保護區(qū)沅江市管理局漉湖管理站站長毛宇、隊員王成駕駛兩條快艇,在大雨中出發(fā)了。王成駕駛的沖鋒舟上,裝載著從農(nóng)戶家買來的500多公斤玉米稈,剛拔出來的玉米稈上,有初生的玉米苞、鮮嫩的玉米葉,這都是麋鹿喜歡吃的。
快艇在浪中穿行,40多分鐘后到了第一個平臺,這是離水最近的平臺,露出的面積不大,上面只有兩只白鷺在歇腳,不見麋鹿的蹤影。“繼續(xù)往前開。”毛宇在雨中喊話。一刻鐘左右,第二個平臺出現(xiàn)在視線中。“前天在這里拍到的,應(yīng)該還在。”為了防止馬達聲驚擾到鹿群,兩條船減速緩行。可靠近后,仍然不見寶寶們的身影。
一行人跳下船,踏著泥濘上島觀察,麋鹿的腳印已被雨水沖刷,這些精靈們不知游向了何方。雨簾中,只剩下蘆葦尖尖在湖中搖曳,第三個人工島在遠方若隱若現(xiàn)。“它們肯定到那里找吃的去了,我們走。”毛宇果斷指揮。可是,剛一上船,兩人發(fā)現(xiàn)汽油不夠,原來是過于匆忙,兩條船上只備了一箱汽油。他倆商議,關(guān)鍵時刻把兩條船的汽油整合到一起,開一條船返回。為了防備湖面起大風,必須快速行動。
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船悄悄地靠近第三個平臺。這是一個叫新港子的地方,秋冬季有一條土路經(jīng)過,以土路為界,北面是沅江,南面是湘陰。泥地上有新鮮腳印,周邊的草也啃得干干凈凈。王成跳下沖鋒舟,躡手躡腳繞到一叢樹的對面觀察。不一會,他返回來說:“是它們,但精明得很,嚇得游下水了。”“我們不打擾它們,把吃的搬下去,放在地上就走。”風雨中,他們手腳麻利地把食物搬到一處。
“一頭成年麋鹿每天的食物量在20公斤左右,我們計劃隔兩天送一次吃的,爭取把它們留在這里。”保護區(qū)沅江市管理局副局長徐學明說。(孫殉華 黃擁軍 黃山中宇)
國內(nèi),三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