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6月30日訊(通訊員 周露 羅靈 張思)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情。連續一周的強降雨,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聞“汛”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片組鄰“三長”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速度參與防汛救災工作,干出護民“加速度”。
與風雨賽跑
暴雨過后,何圍子閘口的水無法排水,形成內澇,威脅到周圍村民的房屋、財產和人身安全,復勝村黨總支書記孔迪祥帶領片長侯鵬柱趕往現場進行處理,與上級政府匯報溝通,借調45千瓦的排水泵,組織人員排水作業,一直忙到凌晨1點多,趕在下一波雨水來臨前消除隱患。由于水位持續上漲,大泊湖北堤橋局部區域出現漫堤現象,“片長”何惟立馬趕到現場,調度防汛砂石、編織袋等防汛物資,組長虢建國、鄰長肖志明組織發動群眾進行子堤修筑,大家冒著風雨,相互配合進行裝袋,運送、堆砌。復勝村嚴格按照“不垮一堤、不潰一院”的要求與洪水賽跑,壓實責任,村域內暫未出現垮堤、大面積漫水現象。
蘆江社區黨總支書記徐雙帶領兩委成員第一時間挨家挨戶開展“敲門行動”,對地勢較低又處于防洪大堤外堤的6戶居民迅速轉移安置,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杜絕安全隱患和事故的發生。同時,對低洼地段、臨水臨河、防汛堤段進行巡查,密切關注轄區內的雨情、水情、汛情、災情,確保險情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大泊湖北堤橋段“三長”與群眾一起進行子堤修筑
與困難博弈
“侯雙,我們蔡家堆大塘的涵管堵塞了,怕發生內澇。”電話那頭傳來焦急的聲音。凌晨5點,片干部侯雙接到電話一骨碌從床上起來趕到現場。水位上漲很快,已經淹沒涵管,無法看清楚情況,侯雙同志馬上跳入塘中探查,發現是涵管內堆滿了泥沙和障礙物。了解情況后,他馬上聯系挖機將涵管挖開,進行排水處理。一夜大雨,16組溝渠排水口因被障礙物堵住,溝渠內的積水開始蔓延到地勢較低的15組孔友良家菜地,村干部王湘望立馬從穿上雨褲,帶領志愿者冒雨疏通,并安排志愿者開展24小時巡查,發現并及時清除溝渠內障礙物。
蘆江社區得知兄弟村需要支援,10名身強力壯、有作戰經驗的應急隊員,在社區民兵營長、應急救援隊長丁泰瑀同志的帶領下,迎著風雨第一時間趕赴柏葉村。他們勇挑重擔,不俱風雨,裝沙袋、排木樁、筑子堤、持續奮戰了11個小時,用責任與擔當為兄弟單位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
蘆江社區63歲老黨員任正國發現自建的橋梁廂涵排水量嚴重阻塞,立馬向社區干部報告,鎮村負責人及水利專家立即趕赴現場勘查,會商決定只能破橋引流,看到大家還在考慮該橋梁是否影響居民出行和建設成本時,任正國同志心急如焚道:“橋挖了還可以修,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更重要!”最終經兩小時的奮戰,排除了阻塞,排水暢通了。入汛以來,老黨員羅中義主動請纓,踴躍報名參加巡查值守;曹澤波同志從外地趕到家鄉,積極投身防汛搶險中。
進行溝渠除障
與隱患較真
靖港鎮眾興社區黨總支迅速響應,召集廣大黨員組建防汛先鋒隊。在堤壩上,黨員志愿者們日夜堅守,密切關注水位變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險情的角落。
社區干部統籌安排,兵分三路,一路在新溈水大堤帶隊堅守,一路帶隊支援兄弟村搶險,一路挨家挨戶排查隱患,查看內澇情況,安撫群眾情緒。志愿者們用貼心關懷和堅定行動,為群眾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
得知防汛需要黨員值守的消息后后,眾興社區大眾支部劉帥、陳新軍、高橋支部陳偉明、山塘支部尹建福、格塘寺支部陳正標等等黨員同志紛紛打電話向黨組織主動申請參加一線防汛工作。原山塘支部呂小炳專程電話聯系黨組織:“雖然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將黨組織關系轉去了單位,但是我也是社區的一員,我愿意為社區防汛工作盡綿薄之力。”黨小組長呂滔是派出所輔警,工作十分忙碌,他兼顧自己的工作的同時,主動認領了黨員群內剩下的幾個值守崗位。
汛情第七天的凌晨1點,復勝村黨總支書記孔迪祥和片長張波在防汛巡查時發現42組鄒紅球家燈火通明,上戶詢問情況后得知鄒紅球家漏雨,兩口子正忙著接漏。經查看,發現該處房屋因為修建時間較久,連日的暴雨造成墻體開裂,有垮塌風險,人員需要馬上轉移。經過耐心勸說,夫婦兩人答應連夜收拾東西轉移,孔迪祥驅車將夫婦倆送往其兒子家中。
“安全無小事”,靖港鎮始終按照“不漏一處、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原則進行巡查摸排,筑牢群眾安全“防護墻”,在這次風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國內,時政,反腐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