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無論“鴿派”“鷹派”,賴清德派誰掌海基會都只是“人頭擺設”

鄭文燦涉貪請辭海基會董事長,賴清德通過發言人秒回“尊重”,言外之意是“越早滾蛋越好”。誰將接掌海基會董事長?又成為臺北輿論的熱門話題。

民進黨民代許智杰認為,就目前情勢看,鄭文燦辭職后,海基會董事長需要一位政治色彩較不鮮明的人來擔任。但國民黨民代王鴻薇則表示,在賴清德眼里,海基會只是一塊雞肋,董事長無足輕重。

王鴻薇所言極是。當下無論由誰主掌海基會,不管政治色彩如何,也不管是鴿派還是鷹派,效果其實都一樣——擺設而 已。因為,賴清德5.20就職日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就意味著他親手把兩岸政治對話的大門徹底關閉 。已喪失其初始功能的海基會董事長,淪為民進黨政治酬庸的位置。

因事涉兩岸,海基會董事長在臺灣政壇的地位非常微妙。若兩岸能政治對話,這個角色就非常吃重,如當初的辜振甫 與江丙坤一樣。若兩岸無法對話,海基會董事長只是閑職,比如蔡英文執政時的許勝雄、李大維等等。

“史上最短命”的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僅一個月就請辭“報廢”,是海基會淪為雞肋與酬庸位置的最好印證。

今年4月25日,賴清德宣布由鄭文燦接任海基會董事長。賴清德介紹說,在當前兩岸關系“比較特殊”的情勢下,“特別規劃”由鄭文燦擔任此職,請鄭善用他“擅長協調”的能力,推動兩岸關系往好的方向發展。島內不少輿論當時認為,鄭文燦是民進黨內“知陸派”,是綠營對大陸態度較為和緩的人士,由他擔任此職或許可開啟兩岸新局。被視為賴清德“政治導師”的“新潮流系”大佬洪其昌也解讀,此人事安排代表賴清德拋出“正面回應”,將尋求兩岸對話與交流。

表態“期盼兩岸能春暖花開”的鄭文燦,6月7日正式就職后,也確實做了一些“溫和”喊話。比如,他曾拋出可采取“混團”的方式,安插海基會人員在學術或民間團赴大陸交流;也表示“對兩岸穩健、逐階段開放,我們是準備好的” “希望兩岸有更大的自信開放互動”……至少,鄭文燦表面上看來是試圖為兩岸兩會重啟接觸打開新局。

結果又如何?鄭文燦一事無成,兩岸緊張關系持續螺旋上升。這背后的根本原因,當然是賴清德當局頑固“臺獨”立場。

“兩岸互不隸屬”成了賴清德的口頭禪,自就職演說后,他幾乎每遇重大場合就要來上一段。連綠媒體《風傳媒》都評論指出,賴清德已經不只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而是“堅定的臺獨工作者”。陸委會近日則提升旅游警示為“橙色”,粗暴恐嚇阻撓臺灣民眾來大陸旅游,破壞兩岸交流。陸委會副主委梁文杰更公開叫囂兩岸之間就是“兩國關系”。

大陸底線很清楚,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承認“九二共識”,而不是搞“兩國論”,就什么都可以談。可事實是,賴清德離“九二共識”越來越遠,“臺獨”立場越來越赤裸。這就注定海基會功能盡失。猶如深綠大佬施正鋒所言,不管是鄭文燦還是其接任者,“只是擺了一個人頭而已”。海基會能否開啟兩岸互動,關鍵之鑰仍在賴清德本人。

回過頭來,當初有關鄭文燦接任海基會董事長是被“打入冷宮”的說法,并非虛言。(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國內,時政,港澳臺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