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雪 濰坊報道 通訊員 遲智佳
在遙遠的青藏高原之巔,矗立著一座精神的燈塔——格桑旺姆,一個象征著自由幸福的名字。這位三十九歲的數學教師,以她純凈的心靈和深厚的數學造詣,照亮了無數學生的求知之路。然而,生活的陰霾曾一度籠罩著她,讓她的心靈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安建雄指導下級醫生為患者行超快速抗抑郁治療
格桑旺姆一直是個勤奮且敬業的人,她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將數學的奧秘和樂趣傳遞給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孩子。然而,隨著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她的心靈開始承受不住這份沉重的負擔。那個平日里笑容滿面、和藹可親的數學老師,突然有一天在講臺上變得像只被激惹的貓,異常煩躁。她的眼神里充滿了焦慮和迷茫,仿佛整個世界都在跟她作對。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那些曾經讓她引以為傲的符號和數字,此刻卻成了她的噩夢。她盯著那些公式,就像是在看一群張牙舞爪的怪物,讓她感到無比的恐懼和絕望。她的心情糟糕到了極點,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撕扯著她的內心,讓她無法平靜。她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意思,沒有價值。這種情緒在她心中蔓延開來,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將她的理智一點點吞噬。她曾經是那么熱愛數學,那么熱衷于教育事業,但現在,她卻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變得毫無意義。她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學生們看著她的樣子,都感到無比的驚訝和擔憂。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格桑旺姆,那個總是笑容滿面、和藹可親的老師,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煩躁不安、失去理智的陌生人。這一刻的格桑旺姆,仿佛是一個被世界遺棄的靈魂,孤獨地在黑板前掙扎著。她的煩躁情緒如同一場暴風雨,席卷了整個教室,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安建雄首次發明一次麻醉下誘發足以滿足臨床治療所需癲癇波發作時間
夜晚,她躺在床上,思緒萬千,難以入眠。那些曾經熟悉的數字和公式,此刻卻變得如此陌生和遙遠。她的內心開始變得空洞和迷茫,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黑暗所籠罩。她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興趣,記憶力也逐漸衰退。她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一個無法逃脫的夢境中,無法找到出路。更讓她感到絕望的是,她的心中開始萌生出一種可怕的念頭——放棄生命。
今年四月份,格桑旺姆來到了拉薩的一家醫院,向醫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經過醫生的詳細診斷和評估,她被確診為中度焦慮和重度抑郁。這個消息讓格桑旺姆感到震驚和不安。醫生為她開具了藥物,并鼓勵她積極接受治療。然而,藥物的副作用讓她每天精神恍惚、無法入眠,甚至總感覺有一雙無形的眼睛盯著自己,恐懼感一直伴隨在她身邊,她的病情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她感到失望和沮喪,甚至開始懷疑治療的效果,甚至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深陷絕望的格桑旺姆獲悉,有一位70多歲患難治性抑郁伴嚴重輕生傾向的藏族大爺,曾在兩年前在北京經安建雄博士用創新療法成功治愈。她通過這位大爺找到了安建雄教授,安建雄教授告訴她,當年給藏族大爺用的是“快速抗抑郁”療法,而現在已經升級為“超快速抗抑郁”,不僅起效更迅速,抗抑郁作用更強大,而且副作用更小。這里說的超快速抗抑郁,是指將當下兩種最強的抗抑郁手段,即升級版的改良電休克和靜脈快速抗抑郁聯合應用,配合居家病人自控睡眠調控,不僅可以保證百分之百誘導出癲癇波,并可以通過重復頭部電刺激延長癲癇波發作時間,直到滿足治療需求。與改良電休克相比,這種治療模式的效率至少提到10倍以上,因為作用的強大,所以療程短,療效快,從而大大減少了多次電休克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也降低了患者的經濟壓力。聽完主管醫生的介紹,格桑旺姆信心倍增,果不其然,結束治療后從麻醉中朦朧蘇醒,格桑旺姆驚喜地告訴周圍照顧她的醫生和護士們:“我現在感覺自己全身放空,整個人都感覺很輕松,這種感覺就像是把自己滿腦子的垃圾全都倒了出來,心情也非常舒暢,太神奇了。”
如今的格桑旺姆已經重新站在了講臺上,用她的知識和熱情繼續照亮著學生們的求學之路。她告訴我們:“雖然治療過程很艱辛,但我感到非常值得。因為我知道,這是我走向康復的必經之路。我感激醫生們的精心治療和關懷,也感謝自己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敢面對、積極治療、尋求專業的幫助和支持就一定能夠戰勝病魔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
小貼士:
什么是抑郁癥?什么是難治性抑郁?
抑郁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障礙,它以顯著且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缺乏為主要特征,嚴重患者會有自殺、自傷的意念,部分可伴有妄想等精神癥狀。難治性抑郁癥又稱為頑固性抑郁癥,指足量、足療程接受兩種以上治療方案而效果滿意甚至無效時被定義為難治性抑郁癥。
抑郁癥應如何治療?各有什么優缺點?
口服抗抑郁藥物最常見,其他包括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傳統意義上的藥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約三分之一病人口服抗抑郁藥無效,另有三分之一因無法忍耐的副作用用而不能長期服用,包括:頭痛、惡心、嘔吐,驚厥、震顫、激越癥狀及精神癥狀等。
耶魯大學科學家在1999年發現一種已經被淘汰的最初戰場使用麻醉鎮痛藥有快速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最快可以在注射后2小時有效緩解抑郁癥狀、減輕自殺意念及改善快感缺失,2019年該藥的鼻噴劑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抗抑郁治療。
靜脈快速抗抑郁可能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頭暈、惡心,“看電影”的感覺,此外多數抑郁病人伴發嚴重失眠。安建雄團隊在靜脈快速抗抑郁前。通過建立仿生睡眠誘導,不僅可以快速鑒別診斷睡眠呼吸暫停,還能通過睡眠滴定預測和設定病人居家自控失眠調控參數,從而形成“兩快一滴定”的抑郁伴失眠難題創新解決方案。
什么是超快速抗抑郁?
少數抑郁患者有嚴重自殺傾向,即使使用號稱自殺“撒手锏”的改良電休克,也難以控制其自殺意念。另一方面,改良電休克通常需要6-12次全麻下實施,難免引起記憶力減退。2024年,安建雄團隊不僅找到了讓患者一次麻醉下可以誘發出相當于十次改良電休克癲癇波時間,而且將聯合靜脈快速抗抑郁和居家病人自控睡眠調控,大幅提高治療效率的同時,也大幅降低記憶損傷發生率。安建雄將上述組合治療命名為超快速抗抑郁(ultra rapid antidepression)。超快速抗抑郁的副作用包括輕微頭痛和發熱,絕大多數于次日消失。
專家介紹
安建雄,我國失眠與疼痛創新診療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匹茲堡大學麻醉學客座副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民盟中央衛健委副主任。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麻醉創新診療研究院創始院長,附屬醫院疼痛與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南方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腦研所所長。
發表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經損傷新學說;建立新型丘腦痛、三叉神經痛和臂叢神經痛動物模型;臨床疼痛用“兩彈一調控”替代傳統的激素注射和神經損毀術;在睡眠醫學領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創建“兩快一滴定”方案解決抑郁與失眠共病難題;發現偏深靜脈麻醉降低術后神經認知障礙及其細胞骨架和分子馬達機制。2024年春,以極大的擔當精神和學術自信,成立了第一個“高考睡眠門診”。近日將“改良電休克”二次升級為“超級電休克“,并創建”超快速抗抑郁”替代“快速抗抑郁”治療難治性抑郁伴輕生傾向。
1999年留學英國St.Thomas醫院,2001-2004年留學美國匹茲堡大學。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治醫師,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麻醉與疼痛醫學科主任,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麻醉、疼痛與睡眠(重癥)醫學中心主任,院長助理和副院長。
主要學術任職:中國睡眠研究會麻醉與疼痛專委會創始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睡眠學組發起人、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麻醉創新診療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常務委員、電休克與神經刺激學組發起人和組長,國際電休克與神經刺激協會中國分會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圍術期醫學會麻醉與疼痛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區域麻醉與疼痛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睡眠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睡眠工作組發起人和組長。《手術》雜志副總編輯、《醫學參考報-疼痛專刊》副總編輯。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7項,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70余篇。
社會,正能量,感人親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