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志愿都講求一個“愿”字,民生、民聲都突出一個“民”字
近日,網友爆料稱深圳龍崗區招在職教師暑假看護干部子女,引發關注。
據極目新聞7月11日報道,經核實,深圳市龍崗區2024年公益暑托班面向全區適齡少年兒童開放,并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小龍人”計劃是純公益項目,龍崗轄區內適齡少年兒童均可報名相應暑托班。為了保障暑托班順利進行,需面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在職教師只是本次“小龍人”計劃志愿者招募的一部分,不作強制要求,教師自愿報名。
好在當地有關部門及時回應,避免了公益性活動被進一步誤解。該項目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部分家庭的假期兒童看護難題,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假期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此事件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出于人們對教育公平、教師處境的敏感和關切。一方面,讓在職教師看護干部子女,涉及對特定群體的額外照顧;老師很多也是為人父母,他們的孩子也需要照看。假如說,公眾能夠平等地獲取資源并享有同樣的項目報名機會,且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視或偏袒,這或許才能稱得上,在操作層面上符合教育透明、教育公平。
另一方面,志愿者活動的原則是自愿、無償的,旨在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但是,當志愿者招募的通知來自當地教育局,且對象是教育工作者時,這種“自愿”的性質似乎變得不那么純粹,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一種變相的行政命令。即便活動初衷是好的,這樣操作也未必合適。在這件事上,應更加重視基層教師的實際情況和感受,充分考慮他們的權益和需求。
據了解,該項目是面向全區適齡少年兒童開放,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那么在網友爆料的內容中,為何只提到了“干部職工子女”?是上傳下達出了問題,還是另有隱情?若不參加,會不會影響什么?生活中,有學校讓家長“自愿”到校監督晚自習,有公司讓員工“自愿”簽署放棄社保聲明書,每每如此,對于是不是自愿人們早已心知肚明。應該看到,自愿變“被自愿”,背后往往有太多的不情愿。回應過后,仍需深思。
現如今,隨著雙職工家庭的增多,如何在妥善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成了難題。我們當然鼓勵有精力的老師能幫忙“帶娃”,但目光不能僅盯著這一個群體,而應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吸引如教育機構工作者、青年大學生、退休教師等群體積極參與,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同時,合理分配教育資源,解決好每個家庭的實際困難。
自愿、志愿都講求一個“愿”字,民生、民聲都突出一個“民”字。志愿活動、公益活動該怎么搞,不妨多聽聽民眾的意見。(正觀評論員 韓靜)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陳若松
編輯:任思凝
社會,正能量,愛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