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3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知識產權助力中小企業成長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商超在會上透露,中國已涌現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2.74萬項。
12月2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 孫自法商超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介紹說,知識產權能夠直接反映企業創新質量,是專精特新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關鍵核心指標。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評價指標體系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等方面設置23個指標,其中4個指標考察企業知識產權情況,權重18%。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從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服務等方面,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2024年,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著力以專利產業化為主線,提升企業的專利轉化運用能力,激發涌現很多專精特新企業。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中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超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
商超表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知識產權產出活躍。當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2.74萬項,戶均22.3項,占全國企業發明專利總量的11%。
二是發明專利密度領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每千名研發人員平均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64項,每億元人民幣研發費用產生的發明專利數量72.7項。
三是產學研合作持續深化。約四分之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專利申請,從高校科研機構受讓專利技術成果的占比達到16.5%。
四是專利運營與轉化能力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專利出讓次數達到3次,專利質押獲得融資的企業占比達到37.1%。
他說,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印發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構建了“全國一把尺”的優質中小企業認定標準,這是進入優質中小企業梯隊的“門檻”。在此基礎上,該部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借鑒中外先進經驗,形成并發布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引導優質中小企業進一步提升專精特新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