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月27 (記者李姝徵)想成為網約車司機,但因駕齡車輛性質等不符合規定,無法通過平臺審核,有人從中找到“商機”,以“代辦幫辦”為名變造相關證件材料牟利。
記者27日從上海閔行警方獲悉,近日,閔行警方結合“礪劍2024”專項行動,會同上海市閔行區交通委執法大隊在轄區內開展“網約車租賃亂象”整治工作,共抓獲43名涉嫌變造國家機關證件的嫌疑人。
2024年9月,閔行公安在偵辦一起網約車租賃公司詐騙案中發現,該公司竟通過使用修圖軟件變造駕駛證行駛證的駕齡車輛性質等信息,民警深挖擴線后發現其中另有隱情。
依據網約車平臺規定,入駐駕駛員每完成100元訂單,介紹人或租賃公司就能獲得1.5元至3元的推薦費,因此招募司機越多,傭金返利也越多,而成為網約車駕駛員要滿足多項“硬性條件”,如車齡在8年以內持C1駕照1年以上且駕齡3年以上,保單上增加公司名字等。
民警調查發現,為了讓所有司機都符合網約車的準入門檻,介紹人和租賃公司創造了一條“造假產業鏈”。他們一方面通過在網絡平臺發布“高薪招募0基礎司機”“無需經驗即刻上崗”“無門檻月入過萬車輛低押金”等廣告大肆招募司機,并對外聲稱“100%通過網約車準入標準”。另一方面,由修圖人員按照客戶要求在相關照片上修改駕齡車牌,更改車輛所有人投保日期等信息,并確保通過網約車平臺的認證。
圖為變造后的機動車行駛證。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供圖據此閔行警方成立專案組,針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分析研判,12月12日在充分固定證據后,警方抓獲了一批招聘專員修圖人員和違規司機。
據一名就職于某租賃公司的招聘人員供述,如遇到不符合標準的司機,則以每張10元至20元的費用交由修圖人員進行變造。另一名嫌疑人張某曾在網絡平臺經營著一家圖片后續店鋪,一次他按要求修改了一張駕駛證的初次領證日期,不以為然的他并未意識到已經違法,但隨著找他修圖的人越來越多,嘗到“甜頭”的他竟在一年內僅僅靠修圖就非法獲利2萬余元。
“通過修改駕駛證行駛證等方式,違規進入網約車行業的危害十分明顯。”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刑偵支隊七隊指導員陳宬表示,這些硬性“準入標準”都是基于保障用戶出行安全而制定的,這些本無資質的司機,因駕齡不足車況不佳等因素易引發交通事故,而保險公司也會以“準入造假”不予賠付,因此產生的人傷物損賠償都將由駕駛人和租賃公司承擔。
案件發生后,閔行警方已指導相關網約車企業優化調整認證方式,將上傳圖片更改為照片實拍認證,進一步杜絕此類違法犯罪行為。
當前,犯罪嫌疑人張某等43人因涉嫌變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已被閔行警方依據涉案情況分別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