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郭晗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都市圈發展,產業協同是“必答題”。
近日,河南省鄭州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簡稱《規劃》)。
根據《規劃》,到2035年,鄭州都市圈要形成國內領先的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并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國家級”都市圈中,鄭州實力幾何?想達目標,“圈友”城市該如何協同?要聚焦哪些產業?
培育形成2~3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如今,都市圈已成為集聚各類發展要素,打造區域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日前,《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重磅**,隨著該文件的公布,鄭州都市圈配套措施接踵印發。
產業是都市圈發展的“根基”,近日印發的《規劃》就明確,到2027年,鄭州都市圈在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形成2~3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動都市圈形成“一核一副兩軸多點”的產業發展格局,并初步形成“以未來產業為先導、新興產業為支柱、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到2035年,鄭州都市圈在國內外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大幅躍升,培育形成一批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形成國內領先的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重點產業領域競爭力國際領先,建成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產業帶,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沖擊“國內領先”,鄭州都市圈很有希望
《規劃》顯示,到2035年,鄭州都市圈要“形成國內領先的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想成為“國內領先”,鄭州都市圈底子如何?
2023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和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合作發布的《2022中國都市圈發展力白皮書》顯示,在全國44個都市圈發展力排名中,鄭州都市圈排第8位,在中部地區都市圈中,排第1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時,鄭州都市圈規模為“1+8”(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
2023年10月,隨著鄭州都市圈晉級“國家隊”,鄭州都市圈的規劃體系又有了新要求——根據國家發改委復函的《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河南將重點構建“1+1+3+N+X”都市圈規劃體系并推進落地實施。
“鄭州都市圈‘圈內’城市,有很好的產業基礎,在協同發展方面,各自有各自優勢。”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表示,鄭州都市圈有廣闊的市場腹地和人口優勢,沖擊“國內領先”,很有希望。
重點產業帶(鏈)讓城市間實現優勢互補
有底子、有目標,“圈內”城市在產業方面要怎么協作?
雖然此次官網“劇透”的《規劃》,并未涉及城市間如何“攜手”,但今年4月10日,2024全球豫商大會鄭州都市圈產業對接會,公布了“鄭州都市圈8條重點產業帶(鏈)”,分別為:鄭開汽車產業帶、鄭洛新材料產業帶、許港精密制造產業帶、鄭新高技術產業帶、鄭焦智造產業帶、鄭漯現代食品產業帶、洛濟焦高端石化產業帶、洛平高端裝備產業帶。
“8條鄭州都市圈重點產業帶(鏈)布局合理,可讓都市圈內城市實現優勢互補、同頻共振。”喻新安舉例,如鄭開汽車產業帶,奇瑞汽車已成為開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龍頭企業,帶動了一大批企業落戶;而鄭州不僅有傳統造車優勢,近幾年還積極布局新能源賽道,雙方打造汽車產業帶,水到渠成。
“圈內”城市5個重點行動
·創新載體共建共享行動
推動嵩山、神農種業、黃河等省實驗室高質量運行。
推動鄭州大學完成綜合性大學一流學科布局和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建設、河南大學完成生物學一流學科體系布局。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行動
加快建設鄭州國際性、洛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推進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濟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打造多種軌道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1小時通勤圈。
·新型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增強IPv6網絡互聯互通能力,加快實現基礎網絡和應用基礎設施IPv6全覆蓋,創建鄭州市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
推進鄭州、許昌、洛陽等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構建中原人工智能算力網。
·產業集群協同發展行動
實施重點企業培育扶持工程,做強做優大企業大集團,精準引進龍頭企業,定向扶持本土行業領軍企業。
·產業鏈整合補強行動
強化中小城市服務配套和產業承接能力,推動形成“總部+基地”“總裝+配套”“研發+產業化”“技術研發+中試轉化+生產制造”等產業協作模式。
在有條件的地方采取區中園、委托管理等模式共建一批科技合作園區。
提升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品牌優勢,深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電子貨運和空空中轉試點工作,探索推進“河南—芬蘭—北歐”“河南—柬埔寨—東盟”等交流合作。
國內,城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