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據報道,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實施的CR450科技創新工程目前正全面推進,其中CR450動車組樣車正在加緊研制,將于年內下線。CR450科技創新工程主要包括CR450動車組和時速400公里高鐵線路、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技術創新,CR450動車組研制是在2017年下線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CR400基礎上的又一次技術突破,列車運行時速將從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
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國高鐵在領跑世界的同時,不斷研發新技術、研制新產品。由國鐵集團牽頭實施的CR450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推進,正是瞄準高鐵發展未來,努力實現高鐵更高速度商業運營的關鍵舉措。擬于年內下線的CR450動車組,將填補時速400公里高鐵技術標準體系空白。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將廣泛運用于鐵路建設和運營領域,進一步提升鐵路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高速列車是眾多高精尖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極端復雜的系統工程。20年前,中國還沒有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如今,中國高鐵以最快的運營速度、最長的運營里程和先進的技術領跑世界。回望中國高鐵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探索到突破、從制造到創造、從追趕到領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先進高鐵技術體系,總體技術水平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引領世界鐵路發展的重要力量。
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基礎設施和移動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一步一個臺階,經歷了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現在,中國高鐵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運營網絡,國內通車里程超過4.5萬公里,復興號通達31個省區市,超過22億人次乘坐復興號旅行。放眼世界,中國高鐵承建的國際項目遍布全球,從塞爾維亞的高鐵到東非的亞吉鐵路,從印尼的雅萬高鐵到墨西哥的瑪雅鐵路,這些高鐵工程都見證了中國速度與力量。
高鐵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列車運行時速將從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50公里,意味著整個高鐵產業鏈的提質升級,因為一列復興號動車組大概由50多萬個零件組成,涵蓋了機械、冶金、材料、電力電子、化工、信息控制、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眾多技術領域。
據悉,國鐵集團牽頭組建了涵蓋鐵路行業內外重點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的鐵路科技創新聯盟,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已形成260個獨立的技術系統,設計生產動車組零部件的核心企業超過100家、關聯企業2100多家,覆蓋國內20多個省區市。此外,CR450動車組列車在時速提高的同時,噪音和能耗等環保指標都不超過CR400復興號列車。這就為輕質高效的新材料、新技術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空間,也帶動了高鐵產業鏈不斷提質升級。
從2008年8月我國第一條高鐵線路開通至今,中國高鐵用最直觀的方式,向世界彰顯了創新中國的活力、流動中國的魅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引領變革的主導力量。《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率先建成智能高鐵、加快實現智慧鐵路。未來,中國高鐵將繼續追求更高、更廣闊的目標,在不斷創新中繼續自我超越,以更快的“中國速度”奔向更廣闊的天地。
國內,民生,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