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爭先出彩”,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作介紹,其中提到河南省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傳統交通要道向現代化交通樞紐、傳統內陸省份向內陸開放高地的“三個轉變”,地區生產總值跨過3個萬億元大關。
路通百業興,先行在交通。從此次新聞發布會提到的“三個轉變”中,傳統交通要道向現代化交通樞紐轉變,可以看見河南推動交通強省建設所付出的諸多努力。
區位優勢明顯,這是交通發展的先決條件。作為中部地區,河南本就四通八達,這為推動河南建設成交通強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暢通大動脈,將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作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河南乘勢而上在交通上持續發力,為取得更多優異成績夯實了牢固的交通基礎。
主動作為,用力下好交通的“先手棋”。我們常說,要發展,先修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就要在關鍵處“落子”,從而實現“滿盤活”的效果。大力發展交通,努力建設交通強省,正是河南所落下的“關鍵一子”。
首趟鄭州至貝爾格萊德的中歐班列從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緩緩駛出。 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看鐵路,河南已經實現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鄭州國際陸港具備年開行萬列中歐班列能力。看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居全國第二。看航運,建設內河港口6個、功能性口岸9個。看航空,鄭州機場已開通全貨機國際航線49條,年國際貨郵吞吐量躋身全球40強。
4月7日,一列高鐵列車駛過南陽境內鄭萬高鐵與二廣高速公路平行段。 崔培林 攝
空港、陸港、公路港、水港、口岸銜接融合的多式聯運大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社會物流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正在轉化為樞紐經濟優勢、綜合競爭優勢。如今的河南,已經形成了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四港聯動”大樞紐格局,大動脈的活力持續釋放,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2月6日,安陽紅旗渠機場深圳航線正式開通
完善的交通網絡,是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也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對內,河南完善的交通網絡提升了人民群眾出行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便捷的網絡購票、電子客票、網約車服務等,為人們提供了便利的通勤選擇,也帶動了旅游業、服務業、制造業等各個行業的興起。
對外,河南依托“空中絲路”,大力發展空中、陸上、海上、網上四條“絲綢之路”,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形成立體開放新格局。如今,中歐班列形成聯通40多個國家的國際物流網絡,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年交易額突破2300億元。
河南打通了經濟的“大動脈”,暢通了發展的“微循環”,將交通優勢轉換成了發展的動能,在新的征程之上,河南可謂是“一馬當先”。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河南將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不斷推動交通強省建設,打造更加現代化的交通樞紐,圍繞鐵路、公路、航空布局立體的交通網絡,不斷做強樞紐經濟,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河南成為內陸的開放高地,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優勢、獲得先機。
條條道路通河南,交通強省,強在良好的區位優勢,更強在用心發展交通的努力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推動河南在建設交通強省中取得更多成效,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大河網特約評論員 章松佳)
國內,城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