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丹瑋 王帝 實習生 郭瑜亭)每座城市都孕育著獨一無二的氣質,擇城而居,也是擇生活態度。5月11日,在第八屆“中國品牌日”活動現場,中國青年報和保利發展控股集團共同出品,小紅書、百度聯合發布了《城市生活宜居報告(2024)》,擬為助力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提供智慧支持。中國青年報編委、共青團新聞中心主任黃勇現場做主旨發言。
報告顯示,工資、房價、物價是影響城市宜居程度的三大關鍵因素。同時,工作和生活節奏也是受訪者考量的重要選項。奔走在向上向美的路途中,大家也渴望在“張”與“弛”間求得平衡,因此機會較充足而壓力又相對較小的新一線城市,成為了同樣具“品價比”的選擇。
對于“宜居”的向往,受訪者追求的不僅有遠方,還有身邊幾公里的美好。數據顯示,“24小時便利店”位列受訪者對于“社區周邊附帶服務”的期待值榜首,或許應了網絡流行的那句“城市的溫柔,都藏在便利店里”。人們愈發積極投入到日常生活中,找尋個體之于生活的坐標系,重新感知“附近”的溫度和意義。
社區,作為連接人與城市的集中承載,也見證著人文精神流動的光彩。超半數受訪者期待社區周邊能拓展國潮文娛空間,可見,人們理想中的居所,要既能容納生活的煙火氣,也要有文化的滋養、精神的和鳴、氣韻的熏陶。同時,逾四成受訪者期待發展夜經濟,這也折射出人們對于拓寬社區活動半徑的功能性需求——打開社區邊界,讓生活、社區、城市有更多靈活的流動聯接。
把目光投向未來五年,過半受訪者都擁有一個買房夢,多數人對住/租房補貼、購房利率及稅費優惠、租購同權等政策提出了訴求。對于不少人來說,飛得再高再遠,親情都永遠是心底最柔軟的牽掛。超四成受訪者可接受婚后與父母同住,近80%的人則期待和父母住在同一城市。而如何幫助更多人實現事業和親情兩手抓的愿望?這便對一座城市的宜居環境、養老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精細化的要求。
“房子可以是租來的,但環境不能將就”,是超八成受訪者秉持的人生態度。房是生活的載體,大家期待能安得一隅、歲月靜好,將運動、手辦、草花綠植等元素填滿居住空間,用療愈自我的方式為壓力“松綁”,讓一方小家也能成為一片廣袤的精神自留地和能量充電站。
據悉,本報告分為“不止于居,別有天地”“社群共建,陪伴升溫”“在地探索,場景翻新”“悅己生活,情緒拉滿”“吾心安處,有你是家”“不拘定義,探索可能”六大板塊。總體以小紅書、百度地圖、知乎、中青華云、保利發展600萬業主數據庫等數據采集和精準樣本分析為基礎,小紅書作為獨家內容互動社區、知乎作為內容支持,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的業主調研為報告提供了大量案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國內,城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