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昨天(22日)到花蓮視察地震后重建進度,孰料就在他視察前一天,臺鐵發生“新自強號”列車事故,再次沖擊花蓮觀光。而卓榮泰昨天在花蓮鞠躬致歉,坦言“我們努力得不夠快”。臺媒卻指出,就在相距100米的不遠處,三年前才發生“太魯閣號”撞車出軌案,49條人命血淚未干,但臺當局仍沒有就各種災害類型分析檢討、未加強各主管部門橫向聯系,卓榮泰的道歉來得諷刺又廉價。臺鐵公司從事發迄今還沒有真的搞清楚致災原因,恐怕也難對癥下藥。
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卓榮泰昨天與臺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孟諺、臺內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劉世芳、臺“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陳金德到花蓮太魯閣視察地震災后重建進度。花蓮縣長徐榛蔚以及民代傅崐萁、陳瑩、林憶君到場關切,這是卓榮泰上月20日上任后二度到花蓮勘災。
不料,21日發生臺鐵229列次“新自強號”在花蓮秀林鄉和仁段撞擊溢流軌面的土石后出軌,造成陳姓司機骨折開刀住院,以及8名乘客受傷,乘客現都已返家。事故路段經清除軌面土石,昨天中午恢復雙向通車,但經過該路段的列車要降速到時速30公里。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提到,4月3日花蓮地震造成蘇花公路沿線多處崩坍,山區邊坡脆弱松動。加上連日下雨,土石水分飽和,4月10日晚間就發生了445列次“普悠瑪”列車在和平站南方200米處,擦撞掉落鐵軌的落石。因事故點未列在臺鐵認定的落石高風險路段,也未裝告警系統。兩個月過去了,卓榮泰口口聲聲說震后告警系統已加強,到底在哪里?
臺鐵辯稱,是因過去沒發生過泥石流災害沖擊列車。但地震后的北回線已有多次落石、土石流紀錄,顯示臺鐵與臺“水保署”、“氣象署”等單位的橫向聯系失靈。尤其“新自強號”發生事故的前一天,秀林鄉景美村就發生土石流淹向產業道路,各主管部門之間的“告警系統”又在哪里?
卓榮泰昨天花蓮行程第一站,先聽取臺鐵董事長杜微的簡報。杜微稱,4月3日地震后已全面檢討,臺鐵提報8處防護或告警不足處,以2億元(新臺幣,下同)預算改善,預計明年底全部完成。21日列車事故路段為西正線,評估后要蓋明隧道,延長為全覆蓋。東正線也要做明隧道,并設置型鋼防落石棚,經費約5億元。工程規模較大,完工時間會晚些,兩個措施合計經費約7億元。
徐榛蔚說,地震后好不容易大家對觀光開始有信心,但近日蘇花公路和鐵路又遭遇土石崩塌,讓花蓮雪上加霜。徐說到激動一度哽咽,指臺風季節又要到了,面對三不五時的強降雨和極端氣候,住在臺灣東部的居民要回家,到底能走什么路?“花蓮人怎么辦?東部人怎么辦?”
傅崐萁說,是不是能跟卓榮泰座談?但不要宣示性的東西。4月3日地震發生,讓產業界沒辦法生活,面臨員工到底要不要解聘,以及紓困、貸款都沒有下來等問題,應讓縣民得到實質性幫助。
卓榮泰則稱,他一直在思考,自4月3日發生地震后兩個半月來,臺鐵公司雖已加強告警監測系統,但是否該系統功能仍有不足或增設區段仍有疏漏,才造成這起事故不幸發生,他要深深鞠躬表示歉意。
他還說,下個月會再到花蓮關切災后重建進度。并稱在不影響民眾返鄉購票下,要坐火車親自走一趟,看是不是夠安全,“我們同島一命”。
臺媒報道,對于事故原因,臺鐵公司聲稱,大清水溪由于泥石流導致流速變慢,宣泄不及淹過軌面。但有土木技師直指,這次泥石流并非從正面淹過去,是從隧道側邊彈上去鐵軌。透過航拍圖就可清楚看到,大清水溪在此處剛好形成轉彎,臺鐵跨越大清水溪鐵橋橋臺突出于河道,才會致部分土石沖擊橋臺后上溢到鐵軌。顯然臺鐵到現在也沒有真的搞清楚事發原因,如果沒有對癥下藥進行設施改善,也就是土木技師所說的防災工程,只要當地再下場雨,就有可能再發生類似事件。
臺媒批評,震后兩個多月,花蓮觀光還在“吊點滴”。好不容易近日稍有起色,臺鐵事故恐讓游客再度卻步,又是一記重擊。這次幸好只有釀成輕傷,而臺鐵還能靠多少僥幸跟運氣?(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整理報道)
社會,社會現象,公共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