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新聞記者:馬艷
通訊員:孫姝、張靜
6月25日,武漢東湖綠道三期將全線貫通。屆時,沿線可賞凌波門等8個景點。這意味著,全長105公里的東湖綠道基本成環成網。
東湖三期綠道騎行圖
東湖綠道三期工程于2023年12月啟動建設。它北起天鵝路雙湖橋南端,止于風光村一棵樹,全長3.45公里。沿線串起11個景點,形成“一廊十一景”格局。
其中,石磯長灘、放鷹臺東側2個景點已于年初開放。凌波門、洪波門、文瀾門試驗站、漁火闌珊、水生所、天涯海角等6個景點,將在6月25日同步開放。
學生們在凌波門棧橋上合影
碧波揚帆、一棵樹,以及承擔著綠道驛站功能的平湖珞櫻三處景點,將在東湖綠道三期貫通后繼續建設,待進一步完善景觀和服務設施后擇期開放,不影響東湖綠道三期的整體通行。
東湖綠道一期、二期位于東湖風景區腹地,分別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建成開放,并無縫銜接。位于西南側湖濱的東湖綠道三期,在一棵樹景點與東湖綠道一期的湖山道銜接。
凌波門石碑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稱,東湖綠道三期全線貫通,意味著全長105公里的東湖綠道基本成環成網。
6月24日,記者現場采訪看到,東湖綠道三期保留了雙向通行的機動車道,新修了寬約3.5米的騎行道,提升了寬約4米的人行道,從而實現了“三道”分流,互不干擾,使車行、騎行和步行體驗更加安全、通暢、舒適。
東湖綠道三期融入多種元素,凸顯出“書香道”的人文氣息。騎行道采用藍、綠兩種顏色的瀝青鋪就,分別指示著往來兩個方向。這兩種色彩是武漢大學官方提供的“珞珈藍”和“珞珈綠”。
東湖綠道沿線的人行道上,鑲嵌了“東湖書香道”金屬銘牌,上面印有以學士帽和書卷狀流蘇為主體的LOGO。
凌波門景點
臨武漢大學一側的人行道修葺一新,圍墻也分別進行了改建和提升。圍墻上還裝飾有武漢大學的校徽圖案。武漢大學圍墻內側沿線景觀也進行了提升。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大門附近的院墻上,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以原有的一塊以“水經新注,生命之源”為主題的浮雕為核心,在兩側共增建了4塊內容相關的新浮雕,形成一片融合傳統文化及長江水生生物知識科普的浮雕長廊,既深化了主題,又營造了新景觀。
立于東湖之濱、毗鄰武漢大學凌波門的人氣景點凌波門棧橋,歷經半年修復,煥新歸來。這座棧橋原為武漢大學體育教學游泳池設施,已有68年歷史。因年久失修,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東湖綠道三期建設時,將它作為城市記憶保留,原樣修復,修舊如故。
記者看到,原址修復的棧橋還是原來的模樣,就連橋面的顏色都是熟悉的“水泥黃”。不同之處是,棧橋上新修了一批扶手和橫杠,湖底還鋪設了一層厚厚的海沙,提升市民游玩的安全性。近期試開放后,得到武漢大學應屆畢業生的一致好評。
東湖綠道三期非常注重生態保護,沿線400余株大法桐全部保留,并進行了悉心呵護。在施工時用竹片、無紡布將樹干打上“夾板”防撞,所有傾斜的法桐都安裝了仿生支撐。安裝在樹枝上的鳥巢式景觀燈,均被移到了樹杈上,并用仿真藤蔓進行了裝飾。
國內,民生,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