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亂象起 廣東小貸協會為小貸業務“立規”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事關小貸公司助貸業務風險,有地方組織已經開始關注。6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廣東小貸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與助貸機構開展貸款業務的風險提示稱,各小貸公司應提高警惕,加強風險防范意識,警惕違法違規“助貸機構”的套路。

針對助貸行業亂象,協會強調,小額貸款公司應合理控制助貸機構數量,制定助貸機構準入標準,審查合作機構的外部聲譽、涉訴情況、經營團隊情況等,甄選業務場景良好、內部管理健全、符合小額貸款公司服務客群與產品定位的機構開展合作。

同時加強貸前資料審核。警惕助貸機構為了多賺取傭金,與借款人串通提供虛假貸款資料,采取偽造、編造虛假征信材料、工作證明、收入流水、編造虛假的貸款用途等手段,騙取貸款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也有不少助貸機構與小貸公司合作,打著小貸公司的名義宣傳推廣營銷拉客。對此,協會也強調,小貸公司應加強對助貸機構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監督。防止助貸機構以小額貸款公司名義虛假宣傳、夸大宣傳、誤導銷售、虛增費用、違規展業。

同時還應明示息費標準和收費主體信息。防范助貸機構巧立收費名目或將借款人的實際借款額度、借款利率上浮的方法賺取差額服務費。要嚴格審慎制定與助貸機構的合作協議條款。在風險承擔、風險揭示、費用收取、信息保密、投訴和應急處理等方面,明晰權責邊界。

此外,在貸后管理上,協會強調,小貸公司要加強貸后管理防范暴力催收。小額貸款公司在不良資產債權轉讓環節,應在合同中約定債權購買方對于債權的處理方式,禁止出現非法暴力催收或者是“軟暴力”的行為。

同時要重視商譽風險管理,維護行業形象。小額貸款公司應制定商譽風險管理政策,定期就助貸機構的合作情況,包括退件率客戶質量、業務風險以及內部管理情況等進行動態評估,涉及到案件、重大投訴或員工問題的,要立即對相關機構或人員采取強制性措施,對于維護地方金融市場穩定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有重要意義。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中,確實有不少小額貸款公司與助貸機構合作,二者或以牌照租借方式,或以簽署合約的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面向消費者展業,但實際操作中信息披露、營銷宣傳、貸后管理等多個環節漏洞重重。

例如,有的機構存在虛高宣傳,對外稱“最高可借20萬元的貸款額度”,但消費者在填寫信息和授權后,獲取的貸款額度極少或利率畸高,也有的宣稱貸款服務由小貸公司提供,但卻在助貸平臺操作下層層傳遞,不管是消費者還是小貸公司自身,均對背后的真實貸款資金方一概不知。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協會這一風險提示,一方面體現出協會對貸款業務展業現狀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折射了當前小額貸款公司機構合作模式中的缺陷,需要高度警惕相關陷阱,提升展業合規性”。

正如協會風險提示中所述,蘇筱芮認為,目前市場上衍生的小貸公司助貸問題,不管是在貸前還是貸后均有涉及,因此小貸機構應當依照風險提示要求,從貸前準入環節就需要加大門檻,對合規性低下尤其是具有劣跡前科的助貸機構采取一票否決制;同時,也需要關注金融消費者的回訪溝通及投訴問題處理,對于金融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助貸機構,及時將其清理出合作名單。

社會,社會犯罪,經濟犯罪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