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中國丨“紅色名片”繪就“塞上江南”新畫卷

提起枸杞

總是讓人既熟悉、又陌生

這顆跟辣椒、番茄

同屬茄科的“神奇漿果”

是很多家庭的常備食材

也是養生圈的熱門話題

但傳說中的保溫杯

并不是它唯一的“統治區”

黃河岸邊的“寶石”

在我國

枸杞作為經濟林

生態林與治沙林種

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

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

寧夏中寧縣

甘肅玉門市、瓜州縣

青海都蘭縣、共和縣

新疆精河縣等

都是重要的枸杞產區

2022年

全國枸杞人工種植面積220萬畝

干果總產量26萬噸

其中寧夏種植面積43萬畝左右

產量8.6萬噸

全區22個縣區中

有18個種植枸杞

寧夏枸杞

以色澤鮮艷、皮薄肉厚

口感純正、甘甜爽口聞名

是唯一被載入《中國藥典》

的枸杞品種

核心產區中寧縣

位于寧夏平原南端

素有“中國枸杞之鄉”的美譽

境內四面環山

光照充足、有效積溫高

晝夜溫差大

春暖遲、夏熱短

秋涼早、冬寒長

黃河自西向東流過縣域

發源于六盤山脈的清水河

在這里匯入黃河

得益于黃河與清水河水交匯灌溉

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

腐殖質多、熟化度高

為枸杞生長提供了

優越的自然環境

截至目前

中寧縣枸杞種植面積

穩定在18萬畝

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40億元

區域品牌價值超200億元

“塞上江南”的“明珠”

在中寧

枸杞分夏秋兩季采收

夏果采收時間為

6月初至7月下旬

秋果采收時間為

9月上旬至霜凍之前

如果有幸此時到訪

還可以品嘗到

枸杞鮮果的清新甘甜

而從枸杞鮮果

到我們熟悉的干品

還要經過多重步驟

枸杞表面有天然蠟質層

會阻礙水分蒸發

采收的鮮果要先倒入堿水中脫蠟

然后進行制干

制干主要分自然干燥和烘干兩種

自然干燥時

將脫蠟處理的枸杞鋪在果棧上

放在自然光下晾曬4~6天

烘干則有太陽能烘干

溫棚烘干和熱風爐烘干等方式

經過24小時~50小時

便可達到需要的干燥度

中寧枸杞干果主要按

形狀、色澤、滋味

氣味等感官指標

以及粒度(50克所含顆粒數)

總糖、枸杞多糖含量等理化指標分級

特優枸杞

要求形狀類紡錘絲

略扁、稍皺縮

果皮鮮紅、紫紅色或棗紅色

粒度不超過280

漂洋過海的“杞跡”

枸杞全身是寶

“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

夏采花,名長生草

秋采子,名枸杞子

冬采根,名地骨皮”

是《本草綱目》

對枸杞功用的記載

千百年來

中寧人民以枸杞為原料

研發出許多美味

如八寶茶、枸杞八寶粥

枸杞清燉羊肉、枸杞清燉土雞

枸杞膏、枸杞芽菜、枸杞花卷等

近年來

中寧縣解鎖了

枸杞的更多“打開方式”

開發出枸杞酒、枸杞茶

枸杞復配飲品

特醫特膳和休閑食品等

10大類120余種產品

從枸杞干果、鎖鮮枸杞

到枸杞原漿

從枸杞果膏、枸杞燕麥酥

再到枸杞白蘭地

甚至枸杞面膜、枸杞口紅

一抹“寧夏紅”

構建起了遠方的人們

對“塞上江南”的美好想象

中寧縣寧安渡為黃河要津

與絲綢之路相連接

在古代

這里的枸杞

由南來北去的商賈

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地區

如今

百余種枸杞產品

不僅銷往東南亞

還出口到了歐美等市場

小小枸杞

以全新姿態走向國際舞臺

向世界展示來自東方的

“紅色名片”

全國特產“大摸底”

你還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薦?

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

與你一起

發現更多“中國好品”!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張玉珂

監制|李娜 趙文瑞 劉云 寬容

策劃|翟巧紅 行家瑋

記者|閻夢婕 高嘉蔚

字體|萬祥生

設計|王遠希

支持|中寧縣委宣傳部 中寧縣農業農村局 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數據|《我國特色農產品市場與產業分析報告(2022)》 《2023年中衛統計年鑒》

國內,三農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