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農人返鄉接棒:青蟹養殖塘里逐夢圓夢

中新網臺州6月28日電(傅飛揚 蔣玢熠)連日來,走進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海潤街道旗門港周邊的養殖塘,"90后"新農人楊豐愷與工作人員乘坐小船,用竹竿撐到圍養欄內,將一袋袋蟹籠慢慢拉起。看著眼前一只只肥美的青蟹,楊豐愷滿是自豪。

楊豐愷檢查青蟹生長情況。林子淵 攝

三門位于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有海水養殖面積20.3萬畝,是浙江海水養殖第一大縣,素有"中國青蟹之鄉""中國小海鮮之鄉"等美譽。2023年,該縣青蟹養殖面積達8.9萬畝,產銷量達1.47萬噸,產值超15億元。

2016年,楊豐愷辭去企業工作,在浙江省大學生創業政策優惠條件下回到家鄉三門創業,進行青蟹養殖工作。8年間,他是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發展的"蟹二代",是臺州飲食文化的"傳播者",也是運用新技術、開拓新市場的新農人。

回想起從父親手中接棒時碰到的養殖難題,楊豐愷至今記憶猶新——塘養青蟹在夏季容易大量死亡,如何提高青蟹存活率?

彼時,楊豐愷虛心求教,問專家、查資料,最終選擇"底部充氧曝氣+微生物有機肥"養殖模式,讓三口蟹塘的青蟹都住進了"空調房",提高了青蟹的存活率。近3年來,每口蟹塘都增產20余萬元。

產品的提質增效只是楊豐愷邁出的第一步。隨后,他把目光放在市場拓展上,努力讓青蟹走出三門。"我到杭州、上海等地談客戶,經過努力,與10多家酒店達成長期供貨合作,跑市場、綁蟹、送貨成為我生活的常態。"他說。

楊豐愷是一個愛"折騰"的人,近年來,眼見直播電商蓬勃發展,他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行動。在三門縣農業農村局的組織下,楊豐愷前往電商企業參觀學習、借鑒經驗,同時積極對接運營團隊,搭建直播平臺,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以數字賦能海產品發展。

銷路的拓寬讓產品銷量得到提升,但由于缺少品牌化打造,海鮮銷售又遇到了新難題——客戶的認知度較低,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

"走品牌化的道路很重要。為此,我們瞄準臺州農產品‘鮮’這個特色和臺州小吃多元化的特點,打造了‘鮮禮家’農產品牌和‘早安臺粥’餐飲品牌。"楊豐愷說,截至目前,公司擁有5家門店,年綜合性銷售額可達1500萬元。

談及未來,楊豐愷信心滿滿:"下階段,我們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是延伸產業鏈,從傳統的養殖、捕撈、銷售逐步拓展到產品的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第二是通過搭建線上平臺,將柑橘、楊梅等周邊產品引入直播間,讓其成為助農增收致富的新平臺。"

國內,三農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