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下班,去中山吃個飯,聚個餐,再回深,爽呆呆?!?/p>
今天(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不少網友滿懷憧憬:“加入打卡清單”“自駕游安排一下”“一定要自駕感受一次偉大工程”。
“鋼鐵巨龍騰灣區,長虹臥波架通途。”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7年建設,一個個高光時刻,令人感慨系之;一次次重大突破,讓人充滿豪氣。據介紹,深中通道創下了很多項“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世界最大海中懸索橋錨碇、世界最高懸索橋抗風檢驗風速、世界最長的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寬的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每一項“世界之最”,都意味著中國在這些方面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就,一次次展現了為人矚目的中國力量。
“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么中國人不能造的橋?!贝饲埃袊煌ńㄔO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師林鳴如是稱。此非虛言,建設難度極高的深中通道,能夠通過交工驗收,證明了中國在建設超級橋梁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從建橋到建人工島,再到鋪隧道,每個環節都不容易,也不容有失。從“浪尖落子”,到“風中引線”,再到“海底繡花”……哪一項容易?
有個細節是,當初,深中通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的暗埋段在海底完成精確的對接安裝,完成了首次“海底之吻”。“海底之吻”,這個表達是浪漫的,而在實操中則是困難重重的。
在整個工程中,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被稱為“技術含量最高、難度最大的控制性環節之一”。據介紹,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由32個重約8萬噸的管節和一個最終接頭連接而成。在30余米深的海底,讓8萬噸重的標準沉管實現毫米級對接,難度堪比載人飛船和“天宮”空間站對接。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建設這個超級工程,彰顯了國家實力,也傾注了建設者心血。曾有建設者感嘆,“這是一場沒有難點的考試,因為全都是難點?!苯ㄔO深中通道,有逾萬名建設者參與其中。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這條“灣區巨龍”,“嘆伶仃”變成“跨伶仃”也無從說起。
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深中通道的建成,是繼港珠澳大橋后,又一次連通珠江口東西兩岸,為粵港澳大灣區“A”形交通主骨架補上關鍵的“一橫”。
這個關鍵“一橫”,帶來了什么?深中通道開通運營后,從深圳到中山駕車只需要半個小時。換言之,建設深中通道,縮短的是地理距離,拉近的是心理距離。
站在更宏闊視角,興建深中通道,意義遠不止如此。提到深中通道不能不提粵港澳大灣區,提到粵港澳大灣區不能不提一個重要的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在“空間布局”一章明確提出,依托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和機場群,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綱要還提出,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加快建設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鐵路等重要交通設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區發展水平,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進而言之,不能孤立看建設深中通道,應把它與提高珠江西岸地區發展水平相關聯,與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相關聯,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聯。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意義深遠,比如,可改變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等狀況。再比如,對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對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都有積極意義。
“灣區融合,交通先行?!币源藖砜磁d建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以及增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等,就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建好連心橋,鋪好同心路”。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的消息傳出后,廣東多個城市都準備大干一場。比如,廣東江門表示,深中通道通車后,將極大地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距離。深江合作,是跨越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重要牽手,是跨區域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的融合發展,雙方不斷找準聯動公約數、放大發展公倍數。
“擁抱深中通道,‘牽手’三萬億級大都市,一個更具活力的江門迎面而來。”這樣的暢想,終將由夢想照進現實。相對應的是,深中通道即將通車,作為深中通道的高速公路連接線——中開(中山至開平)高速,也即將全線開通。中開高速公路項目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絡規劃的“十二縱八橫十六射兩環”中的“第七橫”,經南朗街道、火炬開發區、東區街道、沙溪鎮、橫欄鎮,跨磨刀門水道后進入江門市。
凌云健筆意縱橫。深中通道,這個即將“上崗”的關鍵“一橫”,這個跨越伶仃洋的“交通脊梁”,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帶來更多暢想。
國內,民生,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