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整忙著給“陽光玫瑰”套袋。翁光建攝
村民整忙著給“陽光玫瑰”套袋。翁光建攝
眼下,葡萄陸續進入轉色期,在眉山市彭山區公義鎮公義場社區的葡萄種植基地里,一串串葡萄掛滿枝蔓,工人們在葡萄藤架之間來回穿梭,操起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飛,忙著為葡萄疏果、套袋,為葡萄增產增收打好基礎。
“今年葡萄產量還不錯,現在我們正在進行套袋工作,很快,這批陽光玫瑰就會上市了。”葡萄種植戶廖磊介紹,通過科學標準化的農業栽培、控制產量、架式改造、新型節水滴灌等技術種植,該基地的葡萄全部進入豐產期,良好的葡萄品質,引得各地客商紛紛前來收購。
廖磊介紹:“我們的葡萄耐存耐放,口感好,因此很多省外客商會提前簽訂合同,等葡萄成熟就直接拉走了。不愁銷路,我們特別省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基地的種植技術、管理經驗節節攀升,葡萄園的效益逐年增加。廖磊談到今年的收益不由得喜上眉梢,他說:“目前葡萄的長勢喜人,預計畝產量能達到4000斤左右,總體產量可達20余萬斤,產值200余萬元。”
彭山是四川優質葡萄主產區之一,擁有獨特的光熱資源優勢,非常適宜葡萄生長。近年來,該區以“種中國最好葡萄”為目標,利用國內最先進的大棚、地膜和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等,已先后發展陽光玫瑰、夏黑等早中晚優質葡萄30余個品種3萬余畝,年產量達4.5萬噸,形成了家家種葡萄、戶戶有收入的格局,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不斷提高葡萄品質,該區還引進了智能卷棚、雨水傳感等先進技術,搭建產銷一體化平臺,引導果農以精品化提升產業附加值,做到生產、營銷、流通全程監督。如今,彭山葡萄已成為一塊金字招牌,享譽全國。(馬詩雨、翁光建)
國內,三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