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一線見聞|“心里有一個執念,只為護大家安全!”

紅網時刻懷化7月2日訊(通訊員 何樂川 王敏 記者 楊伶霞)“照看好大家,注意安全!”7月1日,會同縣金子巖侗族苗族鄉長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加杰把肩上扛的一大袋面條輕輕放到支委譚文幫肩上,并把自己用的充電寶遞給他,叮囑道。

長灘村地處巫水河畔,是一個合并村,由原長灘村和茶溪村調整合并而成,合并后的長灘村轄17個村民小組,全村面積5.53平方千米,分為臨巫水河的長灘片和大山里的茶溪片。因連日強降雨,聯結長灘片與茶溪片的村組道路發生多處塌方,電桿倒伏,汛情繼續,電力尚來不及恢復,村民守著糧倉卻不能把稻谷變成白米,村里防汛避險轉移安置點糧食保障只好在山外采購后再組織人員徒步越過路障運回山里。

“你負責帶頭組織好茶溪片的防汛抗災工作,特別是要做好隱患點巡查和避險轉移安置點群眾心理疏導管理,我這幾天就聯系人員機械打通長灘片和茶溪片的人行便道,方便人員進出和物資運輸。”譚加杰目送支委譚文幫等人離開,盯著堆滿道路的塌方土石和橫七豎八的倒伏樹木,決心打一場防汛抗災硬仗。

然而就在昨天,6月30日,暴雨如注,洪水滔滔。

凌晨2時許,剛剛巡查完地災隱患點的譚加杰回到村部,收了雨傘,想坐下來喘口氣,不料,他的手機忽然響起——

“喂,是書記嗎,我是16組的譚利金,這雨太大,我家房子的側邊開始有點松動塌方了!”

譚加杰一聽,剛剛稍微平靜的心情又泛起了波瀾。

譚利金就住在茶溪片,村民們的房屋世世代代依山而建,村組公路沿山勢蜿蜒延伸。

“根據預報預警,這次汛情形勢嚴峻,大家要提高警惕,特別是晚上更要留心。”就在29日,譚加杰在村里組織召開防汛工作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強調,并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居民23人于傍晚前按鄉里統一安排進行安全避險轉移安置后,還特地叮囑譚利金一家。

“他家木房都建了三四十年了,從來都沒有過事,也不在地災點上,居然也出現問題了?他家現住5口人,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老母親生病住院這才出院沒幾天,走路不方便,得立即轉移!”譚加杰尋思著,馬上向鄉鎮報告,請求向鄉集中安置點避險轉移。

不一會兒,譚加杰電話再次響起,被告知鄉轉移救援車輛在路上因塌方受阻,不能前來救援,只能自救。譚加杰跟長灘片村小組長囑咐后,帶上支委黃勇等,四人向茶溪片疾馳。

“哪知才過去不遠,道路邊坡就發生滑坡,村里電力中斷,打著手電徒步行進中又遇到邊坡塌方險情發生。”譚加杰說。考慮到夜半三更,危險重重,即使冒雨深入,很難保證不發生次生災害,既不能馳援茶溪片,盲目行動也將置長灘片村民于危險之中,于是把電話打給在茶溪片組織防汛工作的支委譚文幫,請他們上前緊急處置。譚加杰四人返回,繼續投入長灘片地災隱患點巡查和開展防汛警醒敲門行動。

凌晨3點左右,突然發現通訊也沒了信號。當晚,長灘片群眾又連夜分散轉移4戶10余人。心系群眾安危,譚加杰和村干部們定點值守,徹夜不敢入眠。

“走,到茶溪片看看去!”30日凌晨5點左右,大雨初歇,譚加杰眼看天漸漸變亮,再次巡查了一遍長灘片地災隱患點和群眾轉移安置點,來不及吃早餐,拿了一個面包,帶上柴刀,再次徒步向6華里外的茶溪片村組進發。

到達目的地,譚加杰等人鞋褲滿是泥濘,身上大汗淋漓。由于支委譚文幫等人處置得當,譚利金一家有驚無險。當天,譚加杰和村組干部就近開辟防汛避險轉移安置點,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將茶溪片村民譚利金等46戶75人轉移安置到茶溪片老村部,及時消除隱患。

“哪個曉得今年的汛情會這么厲害,當時我的鋪蓋都已經打開準備睡覺的,譚書記硬是給我做思想工作動員我轉移,果然,當天夜晚我家屋后就掉下來一大方土石,嚇人得很,幸好轉移及時。”長灘村7組切坡建房戶唐昌發說。

“譚書記對村里的老百姓關心得很,轉移安置點里吃得飽、吃得好,有肉、豆腐、蔬菜,還很安全,平日在家也只不過如此,我感到心滿意足。”77歲村民楊芝梅微笑著說,那贊許的眼神就是對譚書記的褒獎。

國內,時政,政務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