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地名”“同姓氏”,深港尋根兩依依

“撞地名”“同姓氏”,深港尋根兩依依


半月談記者 李曉玲


從日均數十萬的人員來往到規則銜接,從口岸開放到資金技術流動,從軟硬聯通到民心相通,從交流互訪到共建共享……深港兩地正在形成深度交融的雙城故事。如今,兩地都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發揮著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重要作用。


從歷史文化視角看,隔河而望的深圳與香港兩大特區都根植于嶺南大地,450多年前兩地同屬新安縣治。數百年來,深港同胞在這片土地上一同耕稼陶漁、一同保家衛國抵御外敵、一同革故鼎新,開創并守護美好的家園。兩地至今仍留存著不少同根同源、血脈相連、風雨同舟的歷史印記,是真正的“一家人,一家親”。


同一座古城,訴說深港同源歷史


在深圳鬧市區,隱藏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城中之城”——南頭古城。古城巍巍,從車水馬龍的街市步入,穿過明代的城門拾級而上,斑駁的城墻講述著一段段風云激蕩的歷史。公元1573年,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了新安縣,并設縣治于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事實上,從地方行政沿革上溯源,自有行政建制以來直至近代,深港一直屬同一個行政區。


南頭古城一直是中原文化、嶺南文化向香港傳播、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之源、人文精神之根。2022年8月,香港深圳青年總會、香港青年聯會、澳門深圳經濟文化促進會等25家港澳團體在深圳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國情深睇驗”研學之旅。第一站就選擇回溯深港同根同源的發源地南頭古城。


4月22日,深圳,大灣區訪問團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隊參觀南頭古城


如今,煥發生機的南頭古城里,南頭精品文物展、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瓷器展、精品牌匾展、文物修繕工藝工作室、沉浸式南頭歷史互動體驗展廳、港澳同源文化展等,不僅多維度展現了南頭古城、“新安縣里”的歷史文化,讓嶺南古文化的寶貴遺存重現,還匯聚了大灣區現代文化、藝術、設計、創意資源,豐富了深港同源在新時代的文化內涵。


深港隔河相望,共同的歷史、文脈和語言的浸潤,讓兩地居民加速流動,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來到深圳工作生活。香港青年謝珊琳在南頭古城主理著一家名叫MORIEGelato的意式手工冰淇淋專門店,她說:“我早就聽父輩聊起南頭是很多香港人的根,退休后要回到這個地方生活,我也喜歡這個友好而又創新的社區,所以就決定加入這個大家庭?!?/span>


同一個名字,喚醒相同的歷史記憶


一河之隔的深港兩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常常會遇到兩地“撞地名”的現象:車公廟、鯉魚門、葵涌、西貢……同名的村落、宗祠、古廟,顯示著兩地同承一脈的文化符號,詮釋著兩地文脈相通、親緣相襲的歷史文化故事。


“車公”作為傳統民間信仰,在深港兩地信眾甚廣。據說,位于香港沙田的車公廟是為了紀念南宋將軍車大元帥所建,他因平定江南之亂有功獲封元帥,南宋末年元軍入侵時,車公護駕宋帝南逃至香港。深圳的車公廟廟宇建筑已不復存在,但車公廟作為地名和地鐵站名留存下來。


如今的車公廟是深圳人公認的“不夜城”,這里食肆林立、酒吧集聚,越夜越精彩。在此開店20多年的老字號潤生堂糖水鋪老板陳國珠告訴半月談記者,最高峰時開有13家分店,很多香港客人會專程來店里喝糖水。隨著時代的變遷,相同或相似地名的周遭環境,在兩地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情,也構成了深港間有趣的文化現象。


深圳大鵬半島隱藏著一座靠山面海、古樸寧靜的客家古村落——西貢村。據當地村民介紹,20多年前,西貢村的村民前往香港購買麒麟舞裝備,認識了一位制作麒麟的香港西貢村民。當他得知深圳也有村落叫西貢時,甚覺有緣,當下半買半送,還額外贈予一只麒麟。如今,西貢村麒麟隊還保留著不少香港西貢友人送來的鑼、鼓、镲和麒麟。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麒麟舞也見證了兩地友好往來的歷史。


2024年2月10日,香港,大年初一,眾多市民來車公廟上香,祈禱來年事事順遂。


除了相同的地名,深港兩地存留至今的共同歷史印記,還包括文物古跡、宗祠家廟、民俗非遺、族譜史料、口傳心授的故事等。深圳博物館原館長、文史研究專家楊耀林告訴半月談記者,常說深港“血脈相連”,最鮮明的就體現在兩地不少姓氏都來自同一個宗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深圳、香港、東莞三地合祠的信國公文天祥祠,祠堂就在深圳南頭古城中,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修建的。如今文天祥的后裔開枝散葉,香港新界新田、泰坑村,深圳寶安區松崗街道報美、嶺下、山門、山尾村,福永街道上頭田、潭頭村,福田街道崗廈村,東莞長安鎮涌頭村、海南省萬寧市等地,都繁衍成文氏旺族。楊耀林說,翻開深港宗族姓氏的族譜,至少有五六十個姓氏都是同宗同源、同語同俗的。


深港兩地不斷出土的文物,也無聲地記錄著兩地同根同源的歷史,這一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史前時期的“咸頭嶺文化”。楊耀林表示,兩地同聲相應、同氣連枝、同行攜手,共同找尋歷史記憶,可以喚起共同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


傳承同根文化,講好深港雙城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歷史學家、香港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了更好地梳理香港的文化源頭,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后,劉智鵬開始全面深入研究新安縣的發展由來。在研究過程中,劉智鵬認識到深港同宗同源,與華南的其他地區同為一種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構建人文灣區、增進港人對祖國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深港民眾更深入地了解兩地同根同源的歷史,講好獨一無二的深港“雙城故事”,近年來深港兩地相繼出版了《嘉慶新安縣志》《南山掌故》《港深地名故事》《藏在地名里的香港》等書籍,舉辦“港深地名故事”文化展,講述相同地名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到,盡管社會不斷發展變遷,但相同的歷史和文化根基仍是通向深港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會長鄧清河透露,近年來,暑假期間都會有香港學生住宿南頭古城、大鵬所城,參觀騰訊,游玩大小梅沙。“未來,香港深圳社團總會將繼續以傳承鄉情為使命,充分發揮聯系深港兩地的橋梁紐帶作用,盡力創造更多機會和平臺,舉辦各類覆蓋面廣、高層次、高品質的深港交流活動,希望能推動更多香港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年一代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编嚽搴诱f。


作為年青一代企業家,香港深圳青年總會副主席蟻龍長年在深港兩地工作和生活,“我早就把兩座城市都當成了自己的家。”他認為,深圳可以考慮搭建“一站式深港青年交流服務對接平臺”,給予雙方直接、便利、自由的對接窗口。同時,進一步促進深港兩地青年在創業合作、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讓兩地青年有機會彼此了解,相互促進,共同實現創業夢想。


國內,時政,港澳臺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