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水拍岸,汨羅江大堤友誼河口附近堤段,湖南省汨羅市歸義鎮鎮長羅自榮與同事們來回巡查,低頭細細查看堤壩有無險情。
這是羅自榮上堤值守的第11天。盡管汨羅江的洪峰已于前天過境,水位在緩退,但防汛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汨羅市地處幕阜山脈與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防汛任務艱巨且復雜,當地干部總結為山區防災、城區防澇、垸區防洪“三線作戰”:山區需要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7個;汨羅江洪水暴漲暴落,對城區構成巨大威脅;全市有萬畝堤垸6處、防洪大堤長達57.235公里,須臾不可放松。
汨羅城區所在的湖溪垸總面積3.48萬畝,生活著近30萬人。形勢最嚴峻的7月1日晚,上游的平江站水位在48小時內上漲9.5米,平江縣城受淹非常嚴重。洪水洶涌,湖溪垸迎來超保證水位1米的洪水,為1983年以來當地最高水位。
當晚,汨羅市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一級,開啟全社會總動員模式,各級各部門全力投入抗洪搶險。“大量干部群眾奔赴一線,多方趕來支援,連夜緊急搶筑子堤。”汨羅市委書記朱平波告訴記者。
據了解,僅在7月1日晚,汨羅江一線防洪大堤上就有來自汨羅的3000余名黨員干部參與抗洪搶險。一夜間,共投入編織袋約25萬個、彩條布約27萬平方米、砂石料上千立方米,搶筑了40.1公里長的防洪子堤,值守干部群眾徹夜無眠。
隨著強降雨持續,山區的防汛形勢也格外嚴峻,弼時鎮等部分山區突發山洪,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
7月1日,擁有19座水庫、1560口山塘、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白水鎮緊張組織群眾轉移。聽說群玉村還有部分老人不肯搬,白水鎮人大主席佘勇冒著傾盆大雨**,先拉家常,再講道理,終于說服老人轉移到鎮里酒店。
“我們的鎮、村干部分片分組巡查,排查山區切坡建房戶的安全隱患,及時轉移群眾。”佘勇告訴記者。
4日,雖然汨羅江水位已經降到了警戒水位以下,但垸區的防汛壓力依然大。汨羅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人介紹,4日13時起,非垸區鄉鎮的防汛應急響應降為三級,但汨羅江各垸區、營田大堤仍然維持二級響應。
記者來到羅江垸,只見堤上每300米設置一處防汛值守點,進行24小時值守巡護,值守點一側還堆放著大量砂石、編織袋。一些險工險段附近停放著裝滿砂石的大型裝載車輛,通過“以車代倉”方式保持隨時待命狀態。
“雖然水位在下降,但我們絲毫不敢松懈,會繼續組織全市黨員干部群眾筑牢‘三道防線’,堅決打贏防汛抗洪攻堅戰。”朱平波說。(記者周楠、阮周圍)
國內,民生,交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