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芽子掰不掰?今年為何農戶不爭論了?

關于玉米芽子掰不掰的問題, 每年到了7月份時,都會成為農戶們熱議的話題。有些農戶說掰了好,能夠促進增產;有些農戶說,不掰好,不掰產量高。

而今年已經到了7月份,不過,關于玉米芽子掰不掰的問題,討論熱度大大下降,即便有農戶討論,也只是小部分農戶在爭論。至于原因?小幫手猜測有2點。

其一,該問題已討論了好幾年,對于大多數農戶們來說,已經有了答案。自己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也做了試驗,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而這個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農戶試驗的結果是不掰產量高,有些農戶試驗得出的結果是掰了產量高(也和多種因素有關,種植條件和環境不一樣,結果也有不同)。

其二,今年夏玉米播種時,北方多地經歷了干旱(如今依然有部分地區處于干旱狀態)。玉米播種后,因干旱影響了苗期的生長,由于水分供應不足,玉米本身的主莖生長可能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不用說側芽了。

從玉米芽子生長來看,一般情況下,當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時,會促使玉米植株的側芽開始長出來。而不論水分還是養分,供應有限時,長出側芽的能力大大降低。

而今年河南、河北、山東、陜西等地,就是遇到了干旱情況,多數地塊的玉米沒有長出來芽子,農戶們的討論也就少了。

贊成掰玉米芽子的農戶觀點:

其一,可以提高主莖生長效率

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分蘗過多,會分散根系所吸收的養分和水分,導致主莖生長緩慢,影響玉米主莖的的生長發育和產量。掰掉芽子可以使養分更加集中地供應給主莖,促進主莖的健壯生長。

其二,減少了病蟲害危害

玉米植株分蘗過多,更容易成為病蟲害的藏匿地,增加了植株感染病蟲害的風險。掰掉玉米分蘗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途徑,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其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當玉米植株長出更多的分蘗和葉片后,會影響玉米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導致中下部葉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效率下降,進而影響干物質積累和產量形成。而掰吊分蘗(芽子)后,有助于改善田間生長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

不贊成掰玉米芽子的農戶觀點:

玉米芽子就相當于玉米的葉片,可以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從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玉米的生長。

掰除玉米芽子后,會在玉米植株上留下傷口,這些傷口容易成為病菌和害蟲的入侵點,從而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另外,在掰除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玉米植株體內的養分和水分流失。

從人工成本上來說,對于大規模種植的農田來說,掰除玉米芽子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增加了生產成本。而種植玉米一畝地的收益本來就有限,再除去掰芽子的成本,利潤就更少了。

還有一點,如果該玉米品種的種植密度適中,且品種本身分蘗能力不強,那么玉米芽子對產量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掰除玉米芽子可能并不劃算。

玉米芽子到底掰不掰?

從多地農戶種植玉米的情況來看,以及這么多年的種植經驗,大多數農戶種植的玉米品種,很少有分蘗能力特別弱的品種。

如果自家的玉米,長勢正常,沒有分蘗出多余的芽子,那就不用去掰(也沒芽子可掰)。

如果有個別植株分蘗出了多余的芽子,也不用去掰,影響不大。

如果自家地塊的玉米,大多數植株都長出了多余的芽子,也不用過于著急,只要分蘗出來的芽子,不是特別大,也不用去掰。只有當一些多余的芽子,快趕上主莖了,那就把這小部分植株的芽子掰掉即可。

綜合上述內容,今年由于玉米播種期和苗期時,多地比較干旱,玉米植株沒有長出來多余的芽子,所以今年討論玉米芽子掰不掰的農戶比較少。

小幫手個人觀點,即便自家田間長出了芽子,也不用可以去掰。我所在的豫東地區,很少有農戶去掰芽子,你們那里呢?

國內,三農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