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一早,頭戴草帽、身著救生衣、手執木杖的守堤人走在江西都昌縣東風聯圩的堤壩上。一邊是蔚藍的鄱陽湖,一邊是綠油油的稻田,這道土壩橫亙中間,護佑著萬畝良田。
6月27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超警戒線,沿湖群眾和基層干部立即投入到了巡堤防洪的工作當中,他們分好班次,不分晝夜,堅守在防洪一線。截至7月11日,鄱陽湖已持續超警半個月。
東風聯圩全長9.51公里,圩堤內流域面積達26.4平方公里,保護著萬余名群眾和1.02萬畝耕地。圩堤滲水現象時有發生,巡堤人員一刻也不敢大意,嚴防滲水轉變為管涌險情。
土塘鎮黨委副書記黃宏說:“巡堤有‘六到位’,包括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手觸摸、用腳丈量、用木棍撥開障礙和用防護服保護自己。我們要親臨現場,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探查可能的險情。”
7月3日晚上,黃宏正帶著隊員進行日常巡視,忽然有隊員聽見流水聲音,撥開草叢一看,在堤腳出現了集中滲水點,這種險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可能會導致管涌甚至潰堤。
看著渾濁的水流卷著泥沙不斷沖向農田,黃宏一邊聯系支援,一邊帶著巡堤人員緊急堵漏。待到民兵和防汛青年突擊隊趕到,他們一起站在及腰的水中,打好加固的木樁,用一包包沙袋筑起防洪高墻,經過連續13個小時的搶險,最終控制住了滲水。“現在我們有專人24小時監控這些出現過險情的地方,盡管滲水已經被控制住,我們仍不能放松警惕。”黃宏說。
目前長江鄱陽湖區防汛為三級應急響應,這意味著巡堤人員需要每兩個小時巡查一次。他們不是正在巡堤,就是在準備巡堤的路上。
7月10日,江西發布橙色高溫預警,最高氣溫可達38攝氏度。酷暑之下,巡堤人員仍要迎著烈日向前。為了方便攀爬和執棍,巡堤人員無法攜帶飲用水,只能在一輪巡堤結束后才能補充水分。
早稻即將成熟,中稻正在生長,望著正在勞作的農民,巡堤人員深感責任重大。都昌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主任周小華介紹,截至7月6日都昌有8.3萬畝水稻受災。由于鄱陽湖外湖持續高水位,很多受災農戶需要等水退去,再補種晚稻。
站在堤上遠望,稻田一望無際,湖水碧波蕩漾。驕陽之下,守堤人嚴陣以待,守護著良田和家園。(記者張東陽、余剛)
國內,民生,交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