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首度“漢光”迷彩秀掀開“以武謀獨”底牌

來源:海峽之聲

即將于7月22日開始的“漢光40號”實兵演練雖取消了“傳統觀賞項目”——火力展示,但賴清德不甘寂寞主動加戲。9日,賴清德穿著迷彩服以視頻方式現身臺軍事教育節目“莒光園地”,成為首個參加“精神戰力周”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作為個性頑固的“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向來對精神洗腦高度重視。早在就職前,他就宣稱要進行“社會改造”“臺灣重建”以及“洗滌每個人的人生”等三大工程。當時有媒體人分析,賴可能會對黃埔軍校做“思想再造”,切割黃埔在大陸的歷史,只認“鳳山黃埔”。

果不其然,在黃埔軍校百年校慶講話中,賴清德不僅大肆進行“去中化”切割,更首度提出“假黃埔”概念,在軍中大搞分化。言下之意,只有甘心情愿為“臺獨”作戰犧牲的“臺獨”武裝,才符合賴清德心中“真陸官”的標準。

此次賴清德著迷彩裝現身臺軍節目,仍延續“洗滌臺軍人心”的脈絡,強調“去中”“抗中”,持續進行分化、“獨化”。視頻采取問答方式進行。在與官兵“套詞”過程中,賴清德亮出了“以武謀獨”的底牌。

賴清德

賴清德宣稱,臺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未來將持續提升“不對稱戰力”,利用臺海周邊海峽與地理環境,建構多層次的防御縱深,向外延伸打擊范圍、向內凝聚聯合戰力。

這段話基本延續了其“5·20”講話的內容,但其中有幾個關鍵點需要“翻譯”一下,才能看懂他的真正圖謀。

首先是賴對“第一島鏈”的強調,翻譯過來,就是指望美軍。前不久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叫囂要成為“第一島鏈”的內圈部隊,分別在夏威夷、關島和沖繩,增加了三個“瀕海作戰團”。不過有專家點破,美軍嘴上說前進“內圈”,行動上卻在后撤,意圖靠日本、菲律賓做“抗中先鋒”,而日菲對此明顯抗拒。

諷刺的是,賴清德卻將美軍因素作為其“以武謀獨”的最大靠山,長期在同溫層散布“美國會為臺灣出兵”言論,并利用網軍打擊“疑美”論調。賴清德時時處處強調“第一島鏈”,卻忽略了每次大陸軍演期間,美國航母都會提前避開這一事實。畢竟,誰會為“看門狗”拼命呢?

其次,賴稱要“建構多層次的防御縱深”,“多層”是重點,但翻譯過來卻只有一層,就是臺島內部城鎮戰這一層。這一點要從臺軍戰略口號的變遷上來觀察。

拋開“反攻大陸”階段不談,從1979年開始,臺軍一直以“防御固守”為主,其中1979至2001年強調“嚇阻共軍”,此階段臺軍在軍事科技和裝備水平方面頗具優勢,自認為“嚇阻”就夠了;2001至2008年,開始強調“決戰境外”,這說明臺軍已認識到“嚇阻”不成了,但仍有信心在境外一戰,使沖突不波及本島。

2008至2017年,臺軍提出“有效嚇阻”,此階段正處于解放軍現代化高速發展階段,尤其海空軍力相對臺軍已取得跨代優勢,這使得臺軍意識到“決戰境外”擋不住了;再加上該階段兩岸關系平穩,各領域交流交往熱絡,因此退回“嚇阻”,為與此前口號區分,還加上了“有效”兩字。

2017年后,臺軍提出“重層嚇阻”,也就是賴所謂“多層次防御縱深”。不管是“重層”還是“多層”,其意義都是一致的,即境外擋不住,只能在島內掙扎。這與民進黨當局或美方人士持續推銷“不對稱作戰”的原因相同。

此外,賴還開出“向外延伸打擊范圍、向內凝聚聯合戰力”的內外結合“藥方”,要治臺軍戰力不足的痼疾,這是典型的庸醫下猛藥,救命不行,奪命很快。

“向外”的部分翻譯過來,就是增加導彈射程,對大陸做“源頭打擊”,或以無人機艦進行恐襲式攻擊。賴清德講這些話時,全然不顧兩岸懸殊的防御體系,并刻意忽略解放軍的制電磁能力以及反擊力度。

“向內”的部分翻譯過來,就是全體臺灣老百姓一起上前線。臺軍連滿編都湊不齊,所以要搞“聯合戰力”。聯合誰呢?首先是后備兵力,也就是曾經有過軍事訓練的群體,接著是特定職業,比如警察、消防員,甚至保安,再后面就是剩下的男女老幼,包括學生。

這是作戰嗎?這是要拖著臺灣2300萬老百姓一起死。前“立委”郭正亮曾指出,賴清德在搞的是日本戰敗前的“玉碎”戰術,他正在把臺灣帶入戰爭“玉碎”的道路。

臺灣《聯合報》批評,對于亟欲“向大陸說不”者,是否真正體認到戰爭不是可以重新啟動的計算機游戲,“戰火真正波及身邊,將比任何電影、紀錄片更血腥恐怖百倍”。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賴清德“防務戰略”一切以美國為依歸,“漢光40號”演習增加巷戰比重,一步一步把臺灣“烏克蘭化”。

把美國當靠山,把臺島當戰場,把民眾當人質,這就是賴清德“以武謀獨”的底牌。賴清德妄想靠這樣的“精神力量”,提升“臺獨”武裝戰力,這與制造人體炸彈的恐怖分子有什么區別? 【來源/海峽之聲微信 文/大力】

國內,時政,港澳臺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