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6年來,以“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制度已經初步建立,成為海南高質量發展的提質器和加速器。7月12日,“成型起勢自貿港:海南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圖說:新聞發布會現場。海南供圖
推動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
這6年,海南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海南不斷完善自貿港政策體系。“零關稅”清單、企業和個人15%所得稅、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等自貿港政策文件相繼落地實施。海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陳懷宇介紹,這些政策還在不斷滾動升級,比如,自貿港鼓勵類產業目錄擴容,自貿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上線等。再比如,今年擴大了59國人員免簽入境海南事由,除了來海南旅游,外國朋友們來海南開展商貿、訪問、探親、醫療、會展、體育競技等活動都可以免簽入境,并且可以在海南島內停留30天時間。
他說,海南扎實做好封關運作準備。2023年啟動封關運作各項準備,以“大會戰”的姿態全力落實任務、項目、壓力測試“三張清單”,今年將全面完成封關軟硬件建設,同步對政策制度、封關設施、系統平臺、管理能力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壓力測試,確保如期實現封關運作目標。
此外,海南持續推進制度集成創新,累計發布制度創新案例16批140項,其中11項被國務院向全國復制推廣,6項受到全國通報表揚。2023年全省跨境人民幣收支總額較2019年增長12倍。
圖說:海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陳懷宇介紹瓊滬合作開展情況。海南供圖
堅持產業和創新雙輪驅動
這6年,海南堅持產業和創新雙輪驅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懷宇介紹,海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除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癥,加快構建“4+3+3”海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其中,“4”是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增長49.9%、旅游總收入增長71.9%,三大機場及瓊州海峽旅客吞吐量均創新高;以國際航運、會展、空港保稅維修、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擴容增效;石化新材料、生物醫藥、海上風電裝備、海工及游艇等新型工業聚力起勢;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比重較2018年提高10個百分點,超過了60%。
“第一個3”是前瞻布局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商業航天“三大未來產業”,聚焦生物育種、海洋觀測、衛星大數據應用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南繁種業產值突破120億元,崖州灣實驗室入軌工作走在同批次前列;海洋高新技術企業達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裝備落地運行;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基本完成建設,如期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第一次商業航天發射。
“第二個3”是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消博會已成功舉辦四屆,離島免稅購物成為海南旅游“金字招牌”,5年來,整個離島免稅購物金額超過1800億元;近6年博鰲樂城先行區累計接待醫療旅游人數76.85萬人次,年均增長57%;引進國外同步上市的新藥、新醫療器械超過390種;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今年在校師生數量預計翻番,達到5000人。
海南是中國內地對外資最為開放的地方。陳懷宇介紹,這里有中國內地最短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首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開放了教育、汽車等一些過去外資不能進入的領域,允許外資參股、控股甚至是獨資。今年5月6日,備受關注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上線運行,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實現跨境資金自由便利流動提供基礎條件。另外,海南是中國內地稅負最低的地方。中國內地現行的一般企業所得稅是25%,而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是15%;中國內地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是45%,而在海南最高按15%征收。
他說,海南自貿港正成為中國開放的高地、投資興業的熱土;2018年以來,新設外資企業以每年65%的增幅持續增長;近3年實際境外投資規模都保持了三位數增長;過去6年,海南吸引的外商投資超過了過去30年的總和。
新民晚報記者 魯哲
國內,民生,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