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7月15日將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加長版”的40天。
入伏后的天氣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氣候極為悶熱潮濕,堪稱是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時節。長三角人都有哪些應對伏天的辦法呢,一起來看!
吃餛飩
上海人講究“初伏餛飩二伏茶”,比起水餃,餛飩更重湯料,雞湯、骨頭湯是湯底首選。炎炎夏日,餛飩以其鮮美湯汁和餡料廣受歡迎。冷餛飩也是上海人夏天最愛的美食之一,淋上香醋、辣油,再加一大勺花生醬,讓人不禁大快朵頤。
飲伏茶
伏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在清朝時達到頂峰,一直延續至今。伏天氣溫高,人會大量的流汗,導致體內水分快速流失,喝一些具有清熱效果的茶飲,能夠迅速補充水分,幫助身體解暑。如金銀花、荷葉、夏枯草等,很多夏天常見的植物也都能融入到茶中。
吃伏羊
江蘇徐州有諺語“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說的即是徐州人吃伏羊的傳統習俗。當地有“伏羊節”,這個節日從每年入伏開始,持續一個月,徐州人會聚集在酒店、飯莊、羊肉館和燒烤攤等處,品嘗羊肉和羊肉湯。當地人認為,伏天吃羊肉可以“以熱治熱、發汗排毒”,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在滬蘇浙皖多地均有吃伏羊的習慣。
喝綠豆湯
“三伏不離綠豆湯,頭頂火盆身無恙。”老南京人有入伏喝綠豆湯的習俗。綠豆清熱降火,十分適合夏天。綠豆不僅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消腫、利尿等功效,還可以治暑熱煩渴、水腫、瀉痢等。炎炎夏日,喝下一碗清甜糯香的綠豆湯,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暑氣消了大半。
吃火腿
浙江杭州有諺語“頭伏火腿二伏雞”。火腿風味獨特,口感鮮美。盡管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享用,但當地人認為,夏季高溫天氣導致人們食欲下降,吃火腿可以有效增進食欲。另外,頭伏天不少人還喜歡用火腿和冬瓜燒湯,湯汁鮮美,令人食欲大增。
吃冷面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于雪,勸人投此珠。”杜甫的這首《槐葉冷淘》,寫的就是唐代伏天常吃的一種面條。槐葉冷淘是用槐樹葉榨汁和面制成的涼面。根據《大唐六典》記載,“太官(執掌御廚的官員)令夏供槐葉冷淘”。唐代宮廷夏日朝會“燕饗”時,九品以上的官員都能享受到的一份御膳涼面。這種習俗也延續到了現在,一碗冷面下肚,暑意全消。
國內,民生,氣象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