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訊 近日,由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和武漢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陶瓷電熔爐高放廢液玻璃固化配方,在位于江蘇景泰的我國首座國產化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冷臺架上圓滿完成了試驗驗證,試驗中系統連續穩定,玻璃固化體性能達標,并在武漢通過驗收組專家評審。這標志著我國成功攻克了動力堆高放廢液陶瓷電熔爐玻璃固化配方這一世界性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我國陶瓷電熔爐玻璃固化技術國產化研究關鍵技術的突破。
高放廢物處理是確保核能安全利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妥善處理高放廢物的最佳選擇是玻璃固化,即把高放廢物與玻璃基體混合熔融,將放射性核素包裹在固化體中,實現高放廢物與生物圈的隔離,從而有效消除高放廢液長期貯存的安全風險。然而,由于高放廢液成分復雜,物理、化學性質各異,如何確定科學合理的玻璃固化配方、實現對高放廢液的長期有效包容,就成了攻克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的重中之重。
中核工程此項研究成果揭示了高放廢液玻璃固化高溫熔制過程發泡機理,開發了基于玻璃“組成——性能”計算模型的高放廢液玻璃固化配方設計方法,成功研制高性能指標的動力堆高放廢液玻璃固化配方。攻關過程中,中核工程與武漢理工大學協同攻堅,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驗驗證,依托武漢理工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動力堆高放廢液陶瓷電熔爐玻璃固化配方研制工作中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后續陶瓷電熔爐國產化以及工程應用提供了保障。近年來,中核工程不斷完善協同創新體系,目前已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家單位,組建18個聯合共建實驗室,形成88項立項課題,在安全殼熱工水力、核工程力學、先進焊接與檢測、后處理技術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