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商品館是賣情懷還是割韭菜 商業泡沫樣本

俄羅斯商品館曾一度火爆,氛圍濃厚。藍底白字招牌、套娃裝飾和俄語歌曲營造出一種仿佛置身莫斯科街頭的感覺。這種熱鬧背后,卻隱藏著商業泡沫的跡象。

中國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熱情一直很高,俄羅斯商品館抓住了這一點,不僅銷售商品,更提供了一種文化體驗。購買的不僅是糖果或啤酒,而是“俄羅斯風情”和“異域情懷”。2022年中俄貿易關系升溫,使得俄羅斯商品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供需兩旺的局面進一步推動了這一熱潮。

京東“俄羅斯國家館”一夜售罄后,許多人看到了商機,市場上迅速涌現大量類似的店鋪,這些店似乎成了進口商品市場的流量密碼。

然而,問題的核心在于真假。許多所謂的“俄羅斯商品”并不正宗,有的掛著俄羅斯商品的牌子卻賣中國制造的產品,甚至通過“出口-再進口”的方式包裝成“正宗俄羅斯制造”。一些根本不屬于俄羅斯氣候和地理條件的產品也被當作俄羅斯商品出售。一旦消費者發現真相,信任感會瞬間崩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