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家德回應員工偽造聊天記錄 誠信危機引關注

12月26日,消費者何**稱知名水餃品牌喜家德蝦仁水餃為了刪除差評,涉嫌通過捏造聊天記錄誣指她惡意索賠,她已經報警。對此,喜家德涉事門店相關負責人沒有回應,總部工作人員表示內部還在調查中,具體情況將由專員告知。截至發稿,該專員尚未與記者取得聯系。消費者發布“差評”的平臺確認,喜家德門店捏造材料屬實,已經被扣了誠信分。何**透露,近期她將因商家侵犯其名譽權和食品安全問題到法院起訴。

事情起因是今年10月底,何**通過外賣平臺在涉事喜家德門店購買了一份水餃,卻在水餃里吃出了一根約2厘米的鐵絲。她立即向商家反映情況,但商家只表示可以退款,并要求取回“證據”水餃。何**不同意這一處理方案,商家便直接退單,導致她無法在外賣平臺上做出評價。這種處理態度讓何**很不滿意,于是她在另一點評平臺給商家差評。沒想到,門店為了刪除差評,竟然偽造聊天記錄,反指何**惡意索賠。這種做法使一起普通的食品安全投訴演變成嚴重的信任危機。喜家德作為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為了在點評平臺上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采取卑劣手段詆毀消費者,令人震驚和憤慨。

在如今的消費市場,消費者評價和口碑的重點性不言而喻,看評價、寫評價成為各位消費時的習慣動作。商家也更為重視消費者的評價,希望通過大量好評提高銷售量和利潤,同時懼怕差評會影響店鋪形象和生意。因此,因消費者評價而起的消費糾紛并不罕見。有的商家因為消費者的差評惡語相向,甚至威脅報復;有的商家則通過刷好評、刪差評等不正當手段美化口碑。這些手段可能短期內掩蓋了一些問題,但長遠來看,弄虛作假必然會嚴重損害商家的信譽和形象,最終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