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園、體育公園……帶給市民“家門口的幸福”

  推窗見綠、抬腳就能到的公園綠地,會給附近居民增添不少幸福感。2024年,多地創新的城市綠化改造不僅改善了環境,也為市民打造了休閑、健身、親近自然的新空間。

  生態雨水花園 擴展市民游憩休閑空間

  在廣州市的白云新城,今年新建成的云憩里公園成為周邊居民的打卡點。這里過去是一片普通的山坡綠地,地形很難存住水。每逢雨天,大量雨水匯聚到坡下,很容易導致道路積水和路面污染。為了解決當地群眾的煩惱,廣州市白云區城市管理部門因地制宜,通過多種技術把這里改造成了一個雨水花園。

  總臺央視記者 王晨:這個雨水花園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大海綿,它的主要結構層分為植被蓄水層、土壤層、粗砂層、礫石層和夯實的土層。這五層結構從粗到細,對雨水進行過濾,變成清澈的涓涓細流。

  廣州市白云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園林工程科科長 王志勇:在改造過程中也種植了50余種嶺南特色的本土植物,這些植物的根系對水土的保持也有固定作用。

  近年來,廣州市將白云新城13條道路的綠化帶都進行了系統改造,改造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之前普普通通的綠化帶上,設置了高標準的戶外跑道,兒童游樂設施和成人健身點,為周邊的居民營造了15分鐘健身親子圈。

  廣州市白云區市民 韓靚:之前從地鐵站里出來,不會停留在這附近。但是有了這個公園之后,下了班路過可以運動一下。剛好小朋友也可以在這玩,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小朋友游玩,大人也鍛煉。

  城市生態公園 為居民休閑生活添彩

  張村河是青島市嶗山區一條重點的河流,之前這里是青島市區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環境臟亂。近兩年,當地政府對河流和沿岸地區進行了徹底改造,隨著環境的改善,曾經棲息在這里的白鷺回來了。

  辛曉東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今天他們回來看看自己即將入住的新房,也感受一下家附近的這條張村河改造后的新貌。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南社區居民 辛曉東:現在變化超級大,住在這里推開家門就是一個生態公園,還能跟野生鳥類做鄰居。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兩岸區域開發建設指揮部綜合協調部部長 呂連崗:在這個河流里發現了幾處白鷺的棲息地,所以在規劃中,我們就把這些地方全部保留下來。

  張村河生態公園先行啟動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后,精心打造的濱水步道、文化館群、兒童樂園等二十余處配套服務設施,為生活在這里的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休閑娛樂和自然生態體驗。

  體育公園 市民家門口的休閑健康樂園

  上海體育館,一個承載著上海市民記憶的場館。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徐家匯體育公園,匯聚了各類體育運動設施,成了市民們家門口的體育樂園,也讓各位感受到了“家門口的幸福”。

  眼下,上海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盡管溫度不高,但在市中心的徐家匯體育公園,市民三三兩兩分散在公園各處,晨練、散步、曬太陽。在附近居住的曹宏遠就是這里的“常客”,每天早上他都會步行來到這里跑步健身。

  上海市民 曹宏遠:現在這里是兒童樂園和健身區域在一起的,這些器械老年人都是可以用的,都是新建的。之前是單獨的老年人健身區域。擴建了未來變成兒童樂園和全部的健身器械在一起的綜合體。

  徐家匯體育公園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區域內涵蓋了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上海游泳館等主體建筑,這里不僅是上海設施設備最齊全的體育文化聚集區之一,還滿足了各年齡段市民一年四季的運動需求。來到這里打網球、乒乓球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除了提供專業的運動場地外,這里還設計了口袋公園、戶外休閑等有氧公園,而圍繞公園鋪設的健身跑道,更是成為慢跑愛好者們的“心頭好”。

  上海市民 曹宏遠:這里變化很大。之前我們基本上都看不到樹林,都是光禿禿的一片水泥地。現在有了有氧公園未來,是這個新建的跑道和新的樹木,全部都是最近幾年建立起來的,現在很漂亮。

  據統計,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內的各體育場館全年累計接待全民健身140萬余人次,服務周邊4個街道,覆蓋十幾萬人,還有不少市民遠道而來游玩鍛煉。2024年9月,這里還被上海文旅局評為了“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截至目前,上海評定出像這樣“家門口的好去處”共252家。此外,記者了解到,到2025年,上海市將至少建設20座體育公園。

  (總臺記者 王晨 王偉 鄭澍 陳惠婷 啟鵬)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