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種、樹種是國家重點戰略資源,也是建設林草生態體系、產業體系、科研體系的重點基礎。12月27日,國家林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目前我國草種、苗木供給情況及如何推進林草種質資源保護進行了說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對優良鄉土草種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家林草局從草種質資源保存利用、優良品種選育培育、草種擴繁生產等多個環節發力,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長李擁軍介紹,我國優良草品種選育和草種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草種自給率逐步提高。2024年,我國各類草種產量超7萬噸,進口草種6.62萬噸。
在中央資金支持下,各地林草部門積極推進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并達產的生態修復用草種繁育基地面積近60萬畝,年產草種近2萬噸。預計到2025年,各地草種繁育基地達產面積將增長到80萬畝以上,可用于生態修復的草種生產總量有望超過3萬噸。下一步將著力解決草種“卡脖子”問題,不斷提升國產草品種培育和草種生產供給能力,強化草種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技創新,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飼草種子自給率達到75%。
種質資源是重點基礎性、戰略性資源,事關國家種業安全、生態安全。近年來,全國林草種苗工作快速發展。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司長李冰表示,我國林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在全國布局建設了“1主6分”7處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其中,山東分庫、新疆分庫、湖南分庫已投入使用,內蒙古分庫、海南分庫將于2025年投入使用。此外,我國首次系統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整理保存工作,計劃利用3年的時間新整理林草種質資源8萬份。今年以來,山東分庫、新疆分庫、湖南分庫累計接收各地整理匯交的種子1.7萬余份、DNA材料2.7萬余份。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保存名優經濟林樹種、珍貴樹種、彩化樹種以及重點鄉土樹種種質資源庫等方面仍存在問題。未來將合理布局一批林木和草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擴充林木種質資源庫,豐富草種質資源庫,并完善林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標準體系,制定林草種質資源共享利用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