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陳建明,為海洋強省建設培養一流應用型人才

  福州12月13日電 ( 閆旭)“我們現有的研發能力,一年可以做約200種針對不同靶點的抗體?!遍}江學院地理與海洋學院院長、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院長、福州海洋研究院副院長陳建明近日接受采訪時說,“再有三到五年時間,我們應該能為福州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開出絢麗的花朵。”

  對陳建明而言,來到福建、從事海洋科研都是“偶然”。

圖為閩江學院地理與海洋學院院長、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院長、福州海洋研究院副院長陳建明近日接受采訪?!?李南軒 攝

  陳建明出生于江蘇鹽城,曾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習與工作,1998年前往瑞士蘇黎世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后先后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美國Scripps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2007年,在廈門大學時任校長朱崇實的邀約下,他到廈門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他來到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擔任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深海遺傳資源的開發利用。

  “2009年海洋生物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很少?!标惤髡f,在那之前,他主要從事生物醫藥的基礎研究,研究方向是果蠅。在38歲的“交叉口”去研究海洋生物,是一個巧合。

  2017年,陳建明又應邀從廈門來到福州,按照福州市委的要求,依托閩江學院建設海洋研究院。彼時真正的海洋科研在福州幾乎還是空白,沒有海洋學院、沒有專任教師,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而陳建明已經明確了研究院的定位:“廈門海洋專業基礎實力雄厚,但不足以帶動海洋強省建設。我們要打造建設海洋強省的第二個‘火車頭’”。

  從第一年引進10多名博士,到如今已有90多名博士參與科研;從用集裝箱房作實驗室,到現在2棟科研樓相繼投用;承擔440個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近500篇,授權專利108件,其中發明專利52件……

  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實力不斷壯大,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材料和海洋智能航運等領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圖為陳建明正在實驗室查看標本。  李南軒 攝

  2023年,陳建明的科研團隊對外發布,在馬里亞納海溝鄰近海區發現裸變形蟲新物種——馬里亞納馬氏蟲。該研究首次在超過3000米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馬氏蟲種類,并在實驗室建立了活體培養體系。這對研究深海生物的壓力適應機制、了解生命的遺傳進化甚至生命的起源,有很大意義。

  也是在2023年,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在閩江學院掛牌,與江南大學在人才引進、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建海洋食品創新班,將為海洋食品企業提供技術人才。

  “我們積累師資力量,打造科研平臺,與企業共建培養人才。”陳建明說,以深海企業需求為導向,整合人才及技術資源,致力于持續推進海洋產業技術推廣與人才培養,為海洋強省建設培養一流應用型人才。

  陳建明還有另外幾重身份,他也是福建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福州市歐美同學會會長、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副主委。因而,發揮組織力量招才引智也是他長期關注的工作。

  在他看來,海外歸國人員具有語言優勢、信息優勢和廣闊的國際化視野,華僑華人更是連接世界的一扇窗口。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即將在福州舉辦,他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引來許多資源和人才,促進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更好地助力海洋強省建設。(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