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閉幕,61個申報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本屆常會期間,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為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3個項目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列入該名錄的項目總數共計61個。此外,2個項目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個項目列入優秀保護實踐名冊。截至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788個,涉及150個國家。會議還決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20屆常會將于2025年在印度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法定機關。截至目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共有183個締約國,旨在保護以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央視新聞)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