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6日電 ( 張素)“許多秘魯民眾自發聚集道路兩旁,揮手致意表示歡迎,讓我深切感受到秘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應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1月14日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舉行會談時,習近平提到此訪中的暖心細節。
當地時間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總統府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舉行會談。 盛佳鵬 攝許多秘魯人親切地稱呼中國人為“老鄉”。受訪學者認為,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8年再度訪秘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引領中秘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推動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許多新成果,也讓“老鄉”情誼更加真實可感。
當地時間14日晚,兩國元首在利馬總統府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錢凱港開港儀式。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上新”。“從錢凱到上海”,這條“新時代的印加古道”成為兩國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鮮活注腳。
據統計,錢凱港開港后,中秘間單程海運時間將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將為秘魯創造逾8000個直接就業機會。有評論稱,錢凱港不僅大大縮短兩國的海運時間,也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見證兩國友誼的提質升級。
圖為10月29日拍攝的秘魯錢凱港。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袁東振說,錢凱港成功開港將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助于將秘魯打造為一個世界級物流、技術和工業中心,助推中秘務實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此訪期間,在中秘兩國元首見證下,兩國簽署了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規劃、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并交換產業投資、教育、綠色發展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王友明認為,上述成果反映了中秘合作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這些重要文件圍繞重點領域進行詳細規劃,為下一階段中秘合作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一系列成果文件中,“更新版”自貿協定備受關注。秘魯是首個同中國簽署一攬子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中秘自貿協定生效14年來持續助推雙邊貿易增長。在原自貿協定基礎上,升級議定書進一步完善了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等7個協定原有章節,新增電子商務、全球供應鏈等5個章節。
王友明注意到,著眼打造務實合作新格局,習近平主席在同博魯阿爾特總統舉行會談時提出,中秘雙方要“加強貿易和投資‘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翼齊飛’,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兩鏈融通’”。簽署升級議定書有利于對接發展戰略、深挖合作潛力,將為企業和民眾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有秘魯學者表示,秘魯和中國都從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中受益,同時,拉美國家和中國經貿合作“優勢互補”,中拉關系可以“再上層樓”。
今年是習近平提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十周年,中拉關系已經進入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新時代。此次,有關中拉合作的內容也被寫入中秘兩國關于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秘雙方認為,中國—拉共體論壇對推動中拉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愿就中拉論壇事務繼續加強溝通協調,推動中拉合作可持續發展。
受訪學者表示,雙邊關系和多邊關系相輔相成,中秘關系持續走深走實,在地區持續產生積極影響。中秘攜手同心向前,將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動力,有利于促進中拉邁向共同繁榮,進而帶動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整體發展和一體化建設。
當地時間11月12日上午,秘魯首都利馬街頭APEC的標識。 盛佳鵬 攝中秘友誼源遠流長,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也是此訪一大亮點。在秘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習近平從古老文明的智慧、遙相輝映的歷史等維度闡述中秘友好,引發共鳴。
“愿結合秘方發展需求,就近設立魯班工坊、中文工坊”“深化文化藝術、教育、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交流合作”“愿增加面向秘魯的獎學金名額”……訪問期間,中方最新宣布的一系列旨在增進民心相通、傳承世代友好的舉措,受到廣泛關注。秘魯方面也表示,愿同中方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和人文交流合作,密切青年和人員往來。
袁東振說,文明交流互鑒和人文交流合作,既是中秘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根基,也是密切政治、經貿等其他領域合作的動力。“老鄉”情誼歷久彌堅,中秘關系行穩致遠更為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