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11月15日電 題:蒙古族三弦演奏家領春:50載以聲傳情琴音回響草原
劉文華
15日,內蒙古藝術學院合唱基地班的學生們給老師領春準備了一個驚喜,他們排練了一場小型演奏會,《烏那欽》《牧馬青年》等經典曲目紛紛響起,以此慶祝老師從藝50年。
內蒙古藝術學院蒙古族三弦專業課開課近一年來,領春每周一到周五下午都會為學生們上課。
在領春眼里,學生們就像她的孩子。上課時的領春嚴肅而專心,將學生們演奏中的錯誤一一糾正,不時為學生們揮動手臂打拍子。課下時,學生們圍繞著領春有說有笑,好似一家人。
立冬已過,天氣漸涼。密集的課程對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師來說并不容易,但她樂此不疲,“只要能讓孩子們學到許多,我就不累了?!?/p> 內蒙古藝術學院內,領春給學生上蒙古族三弦非遺課。 劉文華 攝
領春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從小就展現出極強的音樂天賦,與蒙古族三弦結緣于草原上的乃日(蒙古語,意為宴會),“那時看到藝人演奏蒙古族三弦,立即產生濃厚興趣,夢想著自己也能演奏。”
15歲那年,領春進入內蒙古藝術學校(現內蒙古藝術學院)開始學習演奏蒙古族三弦,18歲時加入了草原上的文藝團體烏蘭牧騎。
蒙古族三弦屬彈撥樂器,琴面蒙以蟒皮,聲音渾厚而響亮,其獨特之處在于演奏用的彈棒,有彈、挑、掃弦、滾奏等多種演奏方法。其中,對較長樂句的“長滾”演奏技法較有代表性,常被用于模仿長調民歌的演唱。
領春介紹,單獨的蒙古族三弦作品非常少,有幾個都當寶。于是她嘗試將現代音樂元素融入演奏,創造出獨屬于蒙古族三弦的音樂作品,既保留傳統又富有時代感。
在她的代表作《森吉德瑪》《歡樂的牧民》中,琴聲描繪出草原的遼闊與寧靜,牧民們的歡樂與祥和。而在以贊頌駿馬為主題《烏仁堂奈》中,又聽到鏗鏘蒼勁的弦音,仿佛一匹鐵青寶馬,揚蹄飛奔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
50年來,領春隨國家藝術代表團出訪歐亞多國,讓海外許多人了解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領春是舉辦“蒙古族三弦獨奏音樂會”的第一人。
(資料圖)2007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51歲的領春(圖中,紫衣)在“草原心聲——領春蒙古族三弦獨奏音樂會”上演奏?!∈茉L者供圖如今,68歲的領春因身體原因已很少長時間演奏,她把精力放在培養學生和編纂教材上。
中央音樂學院三弦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雅茹每到假期便與領春聯系。她說,“老師在我不熟練的技巧處會反復細摳,樂曲情感上耐心啟發,也會在我心情低落時不斷開導。希望以后我能像老師那樣,將蒙古族三弦發揚光大?!?/p>
領春最大的愿望是讓這門獨特樂器被許多人熟知,“多一個人了解,就少一分失傳概率。很榮幸能與蒙古族三弦相伴50多年,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它就像我的生命一樣珍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