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玲玲
日本2024年經濟似乎不太樂觀。
日本民間企業信譽調查機構東京商工調查所近日預計,日本2024年破產企業數量將超過1萬家,刷新11年來新高。
依據東京商工調查所數據,2024年前11個月,日本全國破產企業數累計9164家,較2023年同期增加16.2%,負債總額近2.15萬億日元(約992.57億元人民幣)。該機構預計,日本2024年破產企業數量將超過1萬家。
這一年,日本經濟表現到底如何?企業之困,如何破解?
有積極增長跡象 也面臨多重挑戰
2024年以來,日本因“米荒”和“日元貶值”多次登上熱搜,關于日本經濟的討論持續升溫。
日本內閣府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由于內外需雙雙下滑,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0.6%。二季度和三季度,外需依然呈現負增長,但由于內需有所回暖,經濟緩慢回升,實際GDP環比增速分別為0.5%和0.3%。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綜合數據庫NEEDS預計,四季度日本經濟有望維持緩慢復蘇勢頭,環比增幅為0.3%。
談及日本今年的經濟表現,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2024年日本經濟呈現復雜局面,既有積極的增長跡象,也面臨多重挑戰。
從積極跡象看,今年日經平均指數突破4萬日元;日本大企業員工工資有所上漲,臨時工的時薪也有一定幅度提升。貨幣政策方面,日本央行于今年3月結束負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從負0.1%提高到0至0.1%范圍內。這是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也被普遍認為是日本經濟向好、走出通縮的一大標志。
此外,2024年前10個月,前往日本旅游觀光的外國游客數量突破3000萬,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日本經濟發展。
但日元持續貶值、汽車產業遭遇沖擊、大量企業破產,也使日本經濟復蘇面臨較大壓力。
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的主要支撐,也是發展的重點牽引。陳洋說,今年日本汽車業遭遇許多挑戰,不僅車企銷量受到中美造車新勢力的沖擊,日本車企自身也不斷被曝出丑聞。
據日本媒體報道,近期,由日本豐田、本田等8家乘用車制造商公布的11月生產、銷售和出口數據顯示,8家車企全球產量為212.2162萬輛,同比下降11%,已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系主任、吉林省國際經濟貿易學會會長郭銳對國是直通車表示,受日元貶值、能源價格上漲、產業轉型乏力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日本經濟滯脹壓力居高不下,經濟復蘇動能不足,2024年或再次出現負增長。
在陳洋看來,2024年日本經濟規模有可能被印度超越,跌落至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為了使日本經濟盡快擺脫困境,日本政府已**多項刺激政策。比如,通過編制補充預算擴大財政開支,對價格居高不下的電力、燃氣、汽油等提供補貼,直接向低收入家庭發放現金補助等。此外,日本還通過減稅等措施,鼓勵企業給員工加薪。但在郭銳看來,這些政策并未產生明顯效果。
企業困局如何破?
東京商工調查所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破產的企業中絕大多數為小微企業,負債額不足1億日元的企業占比超過七成。
該調查所分析,日本小微企業經營業務主要依賴內需,在需求回暖緩慢和物價上漲的沖擊下,難以轉嫁價格壓力。此外,債務負擔重、人手不足和人工費上漲等也被視為引發小微企業破產的原因。
在陳洋看來,日元貶值和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今年大量小微企業破產的兩大原因。
一方面,日元貶值推高了從食品到能源等各種商品的進口成本,也推高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日本企業的經營成本,企業壓力加大;
另一方面,日本長期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限制了企業增長。而人手不足、人工費上漲,又進一步加劇了企業負擔,由此導致大量企業破產。
郭銳認為,內需持續疲軟,出口競爭力和產業優勢持續走弱累及企業,造成大量企業破產,由此也放大了日本企業經營信心嚴重不足的一面。
如何重拾企業信心?陳洋指出,日本政府要破解企業發展之困,首先要確保日元匯率保持在合理區間,也要確保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相對穩定,在吸納海外勞動力和高端人才方面做出許多的切實舉措。
此外,日本政府還應設立相關的企業紓困基金,幫助面臨倒閉風險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從長遠的角度看,日本政府應該積極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加強宏觀經濟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