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加速度,住房消費新動力

  汽車家電、工業設備“以舊換新”,成為了2024年的社會熱詞,給老百姓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樓市政策暖風勁吹,“以舊換新”自然不會缺席。

  住房“以舊換新”,是指由政府指定的機構或房地產企業,通過收購、置換、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幫助已有住房的居民賣舊換新。

  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已有逾150個城市開展住房“以舊換新”工作,以滿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鎖定新房

  鄭州的曾女士通過小程序報名了當地住房“以舊換新”。她對三里河表示,依據流程,先進行資質審批,后進行舊房估價,消費者可以先看看報價能不能接受,再考慮是否選購新房。

  資質審核時,讓曾女士印象很深的是需要填寫房屋竣工時間,即要求房齡不超過20年。“主要收的是120㎡以下的戶型,舊房貸款必須結清,不考慮裝修情況。”

  北京的張先生也報名參加了商品住房“以舊換新”。他心儀的新房項目參與了活動,可以在還未賣出舊房的情況下,先鎖定新房房源,從而免除了后顧之憂。這就是住房 “以舊換新”和普通置換的最大區別。

  具體而言,流行模式是購房者簽訂協議并繳納訂金后,中介機構將同步掛牌舊房并推廣出售。例如,在北京,如果購房居民90天內舊房未成功出售,可無條件申請退還訂金,退款時間不超過15天。

  三種模式

  住房“以舊換新”的實質,是為活躍二手房市場,帶動新房市場銷售,實現存量房和增量房的雙向流動。

  三里河梳理發現,目前住房“以舊換新”主要有三種模式,即幫賣、收舊和補貼,旨在通過縮短置換周期、降低置換成本、簡化出售流程,提升市場交易熱度。

  其中,“幫賣”模式最為普遍,即房地產經紀機構與當地房地產開發企業合作,優先推廣銷售舊房。如舊房順利售出,則可購買新房。

  “幫賣”模式的最大變數在于能否在約定期限內“賣舊”,“收舊”模式則無需經歷置換流程。

  “收舊”模式主要由政府牽頭,通過國資平臺等直接收購現有存量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等。有些地方還將該模式與城中村改造、房票等政策結合。

  此外,不少城市**了“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對出售自有住房并購買新房的居民,給予一定的購房補貼或者稅費減免。

  如何擴圍

  過去一年來,各地在推動住房“以舊換新”過程中,持續優化豐富政策,不同模式日漸融合,發揮出穩樓市增活力的積極作用。但在執行層面,三里河關注到一些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例如,各地“幫賣”優化交易類政策頻次最高,但實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情況。又如,目前地方國企“收舊”模式整體規模尚小。

  一位房產經紀人對三里河表示,執行政策時的最大問題是動力不足。“住房‘以舊換新’現在還處于提倡鼓勵的階段,缺少特別的政策支持。”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住房“以舊換新”規則擴圍或將是各地政策優化的重點方向之一。如擴大收購舊房的物業類型、擴大可置換新房的范圍、擴大收購舊房的區域等,甚至跨城收購舊房,強化大城市的集聚效應,為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持續注入新動能。

  (“三里河”工作室)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