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2月16日電 (記者 王君妍)16日,天津海關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海關副關長藺婧介紹了今年以來該關在國門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圖為發布會現場。 記者 王君妍 攝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天津海關以提升口岸病媒生物快速鑒定能力為切入點,打造智慧化病媒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對病媒生物鑒定進行風險分級、簡繁分流,有效強化口岸技術支撐,進一步提升守國門、促發展能力。
據悉,天津海關通過口岸現場設立病媒生物初篩鑒定點,實現即時鑒定與快速反應。通過對關員進行培訓,使其取得鑒定崗位資質,利用便攜式檢測設備在口岸現場直接完成病媒生物的初步鑒定,鑒定時間可縮短至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大幅壓縮通關時長,促進營商環境便利化發展。
此外,天津海關推進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天津海關對通航國家及疫情重點國家開展傳染病輸入風險研判,做到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實現早識別、早研判、早預警。與衛生健康、疾控部門暢通信息通報渠道,強化傳染病疫情信息協同監測、信息共享、風險研判,協同構筑口岸傳染病聯防聯控防護網。同時,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成果在天津口岸復制推廣,提高口岸檢疫智慧化程度。
隨著中國郵輪旅游市場逐漸恢復,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日趨重點。國際郵輪載客量大、空間狹小,發生群體性感染事件風險概率增加。天津海關持續強化傳染病疫情監測,結合航線靠港、旅客構成、既往陽性檢出情況,及時研判郵輪疫情輸入風險,動態調整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牽頭成立全國海關郵輪衛生檢疫協作組,聯合11個涉及郵輪衛生檢疫工作的直屬海關共同組建。協作組審議通過了天津海關起草的全國海關郵輪衛生檢疫協作組工作方案及工作機制,為共同防范全國郵輪公共衛生風險提供了政策支撐。
天津海關聯合屬地相關部門在東疆郵輪母港開展鏈球菌感染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演練,提升口岸工作人員應急處置能力。今年前11個月,天津海關共檢疫進出境郵輪194艘次,進出境人員47.2萬人次,檢出各類傳染病11種266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