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樹、蕩秋千也有全國大賽?這個運動會真好玩!

椰子樹,你爬過嗎?

在海南島上

爬椰子樹可是一項“絕活”

資料圖: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文昌東郊椰林段。駱云飛 攝

勞作之余

“速度與激情”在椰林上演

島民們爬上數十米高的椰樹

摘椰子

喝椰汁

消暑

久而久之

爬樹摘椰子

逐漸發展成為海南民間

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

“攀椰競速”

“秒速”上樹

這個運動很“海南”

11月22日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簡稱“運動會”)

將在海南三亞開幕

“攀椰競速”

就是本屆運動會新增競賽項目

極具海南地域特色

比賽中,男女運動員

分別在9米、7米高天然椰子樹

或仿真椰子樹上

攀爬到頂端

觸碰計時按鈴

用時最短者獲勝

資料圖:參賽選手正在攀爬椰子樹。駱云飛 攝

海南人對“爬椰子樹”是很認真的

早在2008年,“爬椰子樹”就被列為

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節慶活動體育比賽項目

2010年,“攀椰競速”首次被列為

海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正式比賽項目

資料圖:參賽選手在比賽中。駱云飛 攝

2023年,三亞的黎族小伙朱亞光

在海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攀椰競速”項目男子個人賽中

9.409秒的成績奪冠

“秒速”上樹毫無壓力

資料圖:三亞黎族小伙朱亞光在比賽中。駱云飛 攝

除了“攀椰競速”

本屆運動會還有17項競賽項目

和三類表演項目

拼搶對抗

這些運動“團魂”很燃

花炮

流行于侗族、壯族等民族中

被譽為“東方橄欖球”

已有500多年歷史

資料圖:廣西民眾在搶花炮。韋建革 攝

早期的花炮

用藤條或鐵絲編織成圈

再用紅色布條纏繞扎緊

放在火藥鐵炮中

射向近十米高空

供人爭奪

資料圖:花炮比賽。蔣豐慧 攝

搶到紅炮圈后

還必須在其他人的爭搶中

“過關斬將”

送到裁判臺上

才算獲勝

如今

花炮外形改進

規則也更完善了

資料圖:花炮比賽。主辦方供圖

比賽的高強度對抗

需要隊員們完美配合

燃燒“團魂”

才能獲勝

同樣需要“團魂”的,還有

珍珠球

由滿族先祖采珍珠的勞動

演變而來

資料圖:珍珠球比賽。管小柒 攝

木球

由寧夏青少年放牧時

“打籃子”“趕毛球”

演變而來

木球 視頻截圖 來自: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網上新聞中心

板鞋競速

由西南地區普遍使用的板鞋

演變發展而成

資料圖:板鞋競速比賽。楊宗盛 攝

當然還有全國民眾

喜愛的龍舟

比賽的激烈對抗

令人熱血沸騰

資料圖:龍舟比賽。駱云飛 攝

“俠客”上線

這些運動也很“生活”

你敢信?

“一葦渡江”不是想象

獨竹漂

發源于貴州赤水河流域

原是當地人的水上交通工具

后逐漸發展成為

當地民眾的娛樂比賽項目

資料圖:獨竹漂比賽。鎮遠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比賽時

運動員赤足站立在

漂浮于水面的單根竹子(或形似材料)上

手持劃桿劃水前進

以同等距離內所用時間多少

決定名次

極具技巧性

10月13日,海南三亞,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海南代表團隊員,展示獨竹漂項

當一群人

“漂浮”于江面上比賽時

怎么不是武俠世界照進現實呢?

10月13日,海南三亞,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海南代表團隊員正在進行獨竹漂項目訓練。張月和 攝

同樣來自于生活

卻是高超技藝的賽事項目

還有射弩

古時人們謀生、狩獵的工具

現已成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

資料圖:射弩比賽。駱云飛 攝

還有高腳競速

原是民眾雨季代步

涉水過淺河

或涉水撈蝦撈魚的工具

資料圖:高腳競速比賽。歐惠蘭 攝

還有民族武術

在長期生產、生活、

狩獵或戰爭中發展起來

資料圖:民族武術。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融媒中心供圖

還有民族馬術

在我國養馬、馴馬、騎馬的

數千年歷史中

演變而來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上項目已于7月在新疆昭蘇舉辦。圖為馬上表演項目。喇小飛 攝

這些賽事展現出的高超技藝

是生活經驗的積累

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傳承創新

這些運動很“歷史”

悠悠歷史長河中

我國各民族創造了

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

蹴鞠就是其一

而運動會中的蹴球

就是我國古代蹴鞠運動的一種形式

資料圖:蹴球比賽。瞿宏倫 攝

用腳底去“踢石球”

依據所“蹴”之球碰擊對方

或本方球的情況計算得分

以任意方先達到或超過規定分數

決定勝負

因競賽規則類似臺球

也被稱為“腳下斯諾克”

資料圖:蹴球比賽。駱云飛 攝

比賽中,運動員們

“排兵布陣”

比拼“腦力”

看點十足

秋千

我們孩提時的玩樂

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是運動會上的一項競技賽事

相傳,秋千為春秋時期

北方山戎民族所創

后逐漸普及全國

資料圖:“秋千”比賽。張月和 攝

比賽按體重級別

分為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

運動員在秋千架上試蕩

以盡可能少的預擺次數

達到領先他人的高度或觸鈴次數

技巧多、難度大

趣味十足

資料圖:秋千比賽。歐惠蘭 攝

毽球

由起源于漢代的踢毽子

演變而來

資料圖:毽球比賽。駱云飛 攝

陀螺

又稱“打陀螺”“打老牛”

更是“童年記憶”

在山西發現距今4000多年前

就有了陶制陀螺

資料圖:陀螺比賽。駱云飛 攝

押加

又稱“大象拔河”

趴著拔河

有著上百年歷史

資料圖:押加比賽。駱云飛 攝

民族式摔跤

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比賽通常設有蒙古族式、

維吾爾族式、彝族式、藏族式、

回族式、朝鮮族式等六種

資料圖:新疆岳普湖縣民族式摔跤比賽。努日曼古麗 攝

民族健身操

由具有民族傳統風格和鮮明地域特色的

傳統身體活動與民族民間傳統舞蹈元素

深度融合

盡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

資料圖:民族健身操比賽。劉文華 攝

穿越時間長廊

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

別具特色,傳承發展

成為民族大團結的重點紐帶

11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在海南三亞舉行。圖為火炬手韓曉燕與觀眾互動。來自: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網上新聞中心 孫凡越 攝

天之涯

海之角

南海之濱

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11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在海南三亞舉行,演員在起跑儀式上表演。來自: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網上新聞中心 陳朔 攝

11月22日到30日

一起去三亞吧~

在火熱賽場上

看各民族同胞炫“十八般武藝”

在椰風海韻中

感受“最炫民族風”

  文字:陳少婷

  圖片:駱云飛 韋建革 蔣豐慧 管小柒 楊宗盛 張月和 歐惠蘭 喇小飛 瞿宏倫 努日曼古麗 劉文華 孫凡越 陳朔 鎮遠縣融媒體中心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融媒中心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