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11月22日電 (陳秋霞)22日,“鬱見美好 共享未來——海外媒體玉林行”采訪團走進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探訪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的故鄉,在其文脈原鄉找尋先生過往的印記,求索其求學、做學問的韌勁。
11月22日,參加“鬱見美好 共享未來”——海外媒體玉林行采訪活動的媒體代表在王力書院參觀。陳秋霞 攝王力系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博白鎮新仲村岐山坡人,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享譽中外的一代文化巨匠。王力畢生從事語言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點貢獻。
“生前一代雕龍手,身后三千倚馬才?!边@句詩句道出了王力先生的學術生涯及成就。
在王力的故鄉玉林市博白縣,王力的足跡仍可尋覓。走進王力書院,這座客家民居風格的建筑吸引不少參觀者。
書院中庭上方的設計采取了活字印刷板凹凸造型,展現出漢字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魅力。其頂部文字的靈感便來自于王力的《博白方音實驗錄》。書院珍藏著王力的大量著作和珍貴的手稿文件,并以“王力與十四箱書的故事”場景展示,讓觀眾感受其不平凡的一生。
高小畢業后王力因家貧輟學,但他仍堅持自學,17歲時在家自辦私塾教育幼弟,21歲時受聘到博白鎮大良村大平坡李氏開國學校執教三年,后在校長李慎西、教師李春馨等鄉賢的資助下,踏上**求學之路。
“王力與十四箱書的故事”場景展示。陳秋霞 攝在博白縣浪平鎮新旺村大車坪屯,“十四箱書的故事”依舊為這里的民眾所津津樂道:1920年,受同縣文人李蔭田之聘,王力到大車坪李氏家塾執教。同年,王力得一學生家長借書14箱,箱中藏書豐富,經史子集俱全,此后,王力便刻苦研讀這14箱書,從此有了深厚的文化儲備積累。
王力先后赴中國上海、北京及法國巴黎求學,1932年獲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并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語言學系。
王力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本,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余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代表作有《漢語史稿》《同源字典》《漢語語音史》《漢語語法史》等,成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一代宗師。
“我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薄叭嘶钪菫榱耸裁??并不是為了穿衣吃飯。穿衣吃飯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還有崇高的目的,那就是為國家、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薄趿υ诮o兒女的遺囑中如是寫道。
海外媒體代表在王力書院參觀。陳冠言 攝作為一代名師,王力一生中育人無數,桃李滿園。目前,“王力”這一文化符號已深深融入到博白縣的教育事業中。博白縣王力中學學子入學時,老師都會發一本《王力傳》給學生閱讀,希望學生們學習王力先生做學問的韌勁。受王力影響,新仲村很重視教育,長輩都把王力的事跡講給后輩聽,教育子女要勤學、要奮斗,用知識改變命運,該村每年都有數名學生考上大學。
多年來,“王力”已然發展為玉林市及博白縣的一個文化符號,有富有代表性的王力書院、王力故居、大平坡水樓、王力大道、王力中學、王力書吧、王力獎學協會等等。
博白縣積極打造王力文化品牌和“書香文化”的文旅品牌,以王力書院、王力故居和大良大平坡水樓為重點,聯合打造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王力·書香景區。該縣將王力文化作為社科專項課題研究,并推動王力文化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王力文化“七個一”工程,即一臺戲、一本書、一個書院、一個故居、一所學校、一個基地、一個獎學協會,助推全域旅游健康快速發展,讓大師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提升博白文化軟實力和博白知名度、美譽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