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興銀都銀匠”擦亮“中國銀都”金字招牌

  長沙11月22日電 (記者 魯毅)“一張銀片錘打超過50萬次,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壺型。”22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全國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上,來自“中國銀都”湖南郴州永興的銀匠現場展示精湛銀器制作技藝,吸引眾多觀眾。

11月21日至22日,2024全國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永興銀都銀匠勞務品牌亮相。記者 魯毅 攝

  以“協作促就業匠心樹品牌”為主題的此次展會,遴選了251個勞務品牌參與展示,旨在推動勞務協作新模式和發展機遇,為地方勞務品牌搭建重點平臺。

  永興銀匠伴隨永興縣傳統金銀冶煉技藝發展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銀都”,永興每年處理120多萬噸來自全國各地的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和工業固廢,綜合回收金、銀、鉑、鉛、鉍、碲等20余種有價金屬,為高新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永興縣引導稀貴金屬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把傳統文化融入金銀加工中。該縣以白銀文化為主題,打造了“白銀文化坊”“天下銀樓”“白銀文化博物館”等一系列工業文化旅游項目,收藏陳列了唐宋至今民間珍貴銀器手工藝品1000多件,充分展示永興銀匠的高超技藝,推動當地白銀產業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依托永興縣深厚的稀貴金屬產業基礎和悠久的白銀制作歷史,當地加快培育“永興銀都銀匠”勞務品牌,致力于傳承和弘揚產業的獨特魅力,提升品牌價值和文化內涵,已帶動超過5萬人就業創業。

  在展覽現場,除了銀板畫、鑲玉銀茶壺、彩銀浮雕結婚照等精美銀制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景泰藍、青花、琺瑯畫技藝與白銀結合制作的銀胎掐絲景泰藍青花花瓶。

  “我們的銀制品工藝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更融入了現代技術,如三維制圖、3D打印等,開發出4大系列500多款銀制品,大大提升了白銀附加值。”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大受市場歡迎,還曾在中非經貿博覽會上被作為國禮贈送給非洲各國元首。

  而今,“中國銀都”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產業年產值達到905億元,每年新增就業人數1800余人,人均年收入達到5.76萬元,同時帶動了交通、餐飲、文旅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未來,永興縣將繼續以“工業+旅游”融合發展工程為重點,推動白銀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銀匠技能水平,持續擦亮“銀都”的金字招牌,帶動許多人就業創業。(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