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以“畬辦法”呵護碧水清流

  三明11月22日電 (管文萱)21日上午,步入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文江溪畔,波光粼粼的清澈溪水倒映著金黃的銀杏和典雅的古民居,伴隨著潺潺的流水聲,畬鄉人民開啟了一天的幸福生活。

圖為畬鄉山水如畫。 鄧毅堅 攝

  “這個地方,曾經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水葫蘆,影響了其它水生物的正常生長,河里都看不到小魚了!”住在青水畬族鄉文江溪畔的村民鐘育勝說。如今,泛濫的水葫蘆不見了,水面重新泛起了碧波。這一喜人變化,離不開青水畬族鄉志愿護河隊和19支專業打撈隊的辛勞付出。

  在文江溪邊,鐘阿婆、藍阿叔習慣性地拿著抄網,沿著河道兩岸來回巡河,時不時打撈著蔓延的水葫蘆,他們分別是青水畬族鄉“畬姑婆”護河隊和“畬長老”護河隊的一員。

  這兩支志愿護河隊都是畬族鄉親鄉賢自愿自發組織的,共有40多人,長期生活在水葫蘆爆發區域附近,曾飽受著水葫蘆之“害”。為此,他們采取“畬辦法”,堅持“打早、打小、打了”,用不懈的辛勤付出,換來了水清、岸綠、河暢,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用“畬辦法”治理河道僅是青水畬族鄉加強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鄉緊扣“水岸同治,一網通管”發展思路,扎實推進“河長制”,匯聚各類治理力量,創新推行“多長聯動、一巡多查、協同治理”工作機制,有力構建了“點、線、面”相結合的水岸治理網。

  今年,青水畬族鄉在原河道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水葫蘆常態化整治保潔三年行動方案》,依據歷年水葫蘆災害分布區域,將水域科學劃分為3個責任區,細化明確管控界線、責任網格、責任河長、責任目標,不斷加大對水葫蘆的常態化整治。

  同時,依托“河長制”,當地積極鼓勵引導轄區企業認領河流(段)、水庫,共同參與河道電站水庫保潔公益事業;運用無人機巡查、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河流、水庫日常監管效能。

  截至目前,青水畬族鄉累計清理水葫蘆2000多平方米,處置了6處污染源,有效形成了“分網管理、分片包干、責任到人、聯動推進”水岸治理新格局。(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