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藝術家北京對談:藝術能彌合文化鴻溝

  北京11月22日電 (國璇 范航) “藝術被一些人認為是錦上添花的裝飾品,這是一種危險的看法。我們從政治、經濟等領域獲取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有時是不完整的,可能導致隔閡。藝術能在人與人之間實現情感的連接和碰撞,彌合不同文化間的鴻溝。”

  22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中美民眾對話”系列活動在北京繼續進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方美昂(Alison Friedman)在對談環節如是說。

11月22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中美民眾對話”系列活動在北京繼續進行。圖為藝術議題對談環節。范航 攝

  方美昂曾在北京生活居住16年,并成立了一家叫乒乓策劃的公司,旨在用表演藝術架起中國和世界之間的溝通橋梁。她曾和陶身體劇場、戲劇導演王翀等合作,幫助諸多中國作品登上國際舞臺。

  “我的父母通過閱讀《華盛頓郵報》等媒體了解中國,但得到的認知常常是偏頗錯誤的。”方美昂認為,中美文化具有多樣性、差異性和復雜性,藝術家需要了解受眾的需求,向其講述真實而有趣的故事。

  另一位對談嘉賓、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副教授劉天池是“封神”系列電影的表演指導。她表示,該系列電影取材于中國的神話傳說,神話反映了古代先民對宇宙的思考。圍繞電影的很多元素已超出了中國的范疇,比如電影幕后工作人員包含來自中美兩國的藝術家。

  “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中美兩國藝術家都在努力講述一個讓所有人都會愛上的故事。”劉天池同樣強調講故事的重點性,“藝術家的目的是將好的故事呈現給觀眾。希望多國藝術家一起合作,將許多文化以好的形式分享給全世界,這是故事的價值所在。”

  兩人還談論了如何推動中國藝術教育發展的話題。方美昂介紹說,乒乓策劃的教育交流項目將美國等多國藝術家帶到中國的校園和社區中心,舉辦各類工作坊、講座和公益性演出。

  劉天池表示,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信息壁壘,讓許多孩子可低成本享受藝術教育,希望通過戲劇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情感、建立與社會的聯系。(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