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舉辦“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和世界”特展

  上海11月23日電(記者 王笈 康玉湛)為紀念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和世界”特展23日起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對公眾開放,從28家中意文博機構中遴選出204件/套展品,為中國觀眾全面展示馬可·波羅時代的文明交往故事。

  今年4月,上海博物館與威尼斯市政博物館基金會曾于意大利威尼斯總督府聯合主辦“馬可·波羅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紀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展。本次在上海舉辦的展覽,經上海博物館與意方策展人重新策劃,新增許多珍貴檔案材料和考古發現,帶領觀眾循著馬可·波羅書中所述,從元朝首都大都游歷至威尼斯,側重于展現東西方文明對話。

“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和世界”特展。 記者 張亨偉 攝

  展廳中的意方展品多為珍貴文書。其中,威尼斯馬爾恰納國家圖書館藏馬可·波羅遺囑(1323年1月9日),全文用拉丁語在羊皮紙上書寫而成,有兩位見證人簽名,符合當時公證文書的書寫格式。

  鑒于沒有男性繼承人,馬可·波羅在遺囑中安排妻女為自己的遺產托管人,還提到了給自己的“韃靼仆人”彼得羅自由權利,這位“韃靼仆人”的存在是馬可·波羅東方之旅的見證之一。從這份遺囑中可以看出,馬可·波羅去世時的財產十分豐厚,東方見聞給他帶來了物質和名聲的雙豐收。

  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藏14世紀初“馬可·波羅”罐亦在此展出,瓶身飾有淺浮雕花葉紋樣。學者奧斯卡·拉斐爾曾提出,這件小瓷瓶可能是由馬可·波羅于1295年帶回威尼斯的;20世紀70年代起出土了許多類似文物,加強了其他學者對拉斐爾觀點的支持。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件小瓷瓶是用于運輸易腐貨物的普通器皿,來自于中國福建德化的瓷窯。

“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和世界”特展。 記者 張亨偉 攝

  中方展品則涵蓋宋元時期的航海用具、商隊塑像、貿易商品、宗教石刻等文物。例如旅順博物館藏元代白釉褐彩針碗,內底用褐釉平行繪三點,再由一細線貫穿,看起來像“王”字,是元代航海使用水羅盤的實證。據介紹,指南針是中國的偉大發明,北宋時已有將指南針用于航海的記載,但宋代有關實物未能保存至今。這件元代白釉褐彩針碗是中國這一發明最早的實物見證。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馬可·波羅并不是孤獨的行者,在他的同時代,絲路古道上東來西往的商人、使團等絡繹不絕,眾多遠行者留下了關于政治文化、社會信仰、經濟生活的記錄。從這些歷史文字中不難發現,各個文明皆有所長,并始終相互學習,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期望通過本次展覽構筑出的歷史畫卷,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那個較早的全球化世界,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豐富樣貌。”(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