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菜出山為大灣區民眾餐桌添綠意

  貴州赫章11月23日電 題:黔菜出山為大灣區民眾餐桌添綠意

  作者 周燕玲

  初冬時節,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鄉蔬菜基地,40多位村民穿梭于田壟間采摘紅菜薹,新鮮的紅菜薹會被運輸到倉庫,工人們快速稱重、裝箱、預冷,再裝車發貨至粵港澳大灣區。

2024年11月13日,村民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松林坡鄉蔬菜基地采收紅菜薹。羅大富攝

  “每天采收的紅菜薹,大部分銷往粵港澳大灣區?!辟F州蔬菜集團畢節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利坤介紹,從9月底開始采收紅菜薹,至今已采收4萬公斤左右。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赫章縣,平均海拔1996米,非常適合種植高山冷涼蔬菜。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松林坡鄉蔬菜基地8月就開始種植紅菜薹,9月底搶早上市,紅菜薹以其脆嫩的口感和獨特的清香回甘,深受市場青睞。

  阮利坤介紹,松林坡鄉蔬菜基地有4000余畝,除了種植紅菜薹外,還有香蔥和大蒜,通過輪作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走進松林坡鄉蔬菜基地,只見地里連片的香蔥郁郁蔥蔥,自動化噴灌設備正在澆水。另一邊,村民忙著采蔥、分揀、捆扎香蔥,蔡明達是蔬菜基地最早的一批工人,采摘一公斤香蔥只需4分鐘。

  “我們要將最優質的菜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他們吃得安逸,蔬菜才不愁賣?!辈堂鬟_說,在家門口的蔬菜基地干活,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顧家庭。

  在松林坡鄉,像蔡明達這樣在蔬菜基地干活的村民有上百人。從采收到清洗再到冷鏈發車,基地產的蔬菜24小時內就抵達粵港澳大灣區。

  距離松林坡鄉200多公里外的貴州省龍里縣灣灘河鎮,成片的豌豆尖翠嫩欲滴,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綠油油的地里,嫻熟地采摘豌豆尖。

2024年11月15日,工作人員在貴州省龍里縣灣灘河鎮分揀豌豆尖。 記者 瞿宏倫 攝

  “我們只選取兩片葉子中間帶心形的部分,這種精品豌豆尖稱為‘豆貝’,在香港每公斤能賣到200多元(人民幣,下同)。”灣灘河鎮豌豆尖種植大戶羅英說,經歷分揀和打包后,這些品質上乘的新鮮豌豆尖將通過飛機運往粵港澳大灣區。

  “龍里豌豆尖”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因其鮮嫩、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2024年,龍里縣種植豌豆尖2.5萬畝,帶動4500余戶農戶發展種植,預計年產值達6000萬元。

  黔菜出大山,不僅豐富了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貴州農民的“錢袋子”。記者了解到,2024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第十二批)認定名單,貴州共有108個生產基地入選,是本批次認定數量最多的省份。

  從山間田野到城市餐桌,貴州新鮮的豌豆尖、紅菜薹、菜心等蔬菜,正通過貨車、高鐵或飛機運往粵港澳大灣區,為那里民眾的餐桌增添綠意。(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