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旅觀察:臨安鄉村運營給出了什么“樣本”?

  杭州11月23日電(林波)以“錢”生“錢”,促鄉村新發展;挖在地文化,造鄉村“留量”IP;“變廢為寶”,撬動鄉村致富支點……這是浙江杭州臨安總結出的部分鄉村運營經驗。

  自2017年推廣鄉村運營以來,臨安以政府為主導,招引市場化主體進駐鄉村,與村集體形成利益共同體,利用市場化的整合手段對鄉村存量資源和資產進行整村性、系統化、多維度的運營,達到了發展鄉村旅游和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

臨安鄉村民宿一景。 林波 攝

  回望這些年發展,臨安鄉村運營給出了什么“樣本”?

  “誰都想做網紅景區,但是要考慮實際情況,我們村體量較小,更適合打造小而美的鄉村景觀。”在臨安太陽鎮太源村的鄉村運營師宋碧云看來,鄉村運營要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鄉村景觀。

  太源村因坐落于兩山中間,缺少相關文化資源,面臨著“無人看好”的開發窘境。

  宋碧云觀察到,由于村民**打工,村里有大量閑置農房,這便是急需盤活的鄉村資源。

  在農房流轉后,她招引相關投資商,帶領各位將其改造成民宿,開發成鄉村會客廳、餐廳、茶室,以及具有唱歌等娛樂功能的場所,并通過挖掘傳統美食、組織“廚娘聯合”等措施吸引游客。

  而今,該村更是招引了高端鱈魚養殖垂釣中心、斑竹營地、一米菜園等項目。

  “一些并不被看好的鄉村也可以做旅游。”浙江省旅游協會鄉村文旅振興分會會長、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四級調研員陳偉洪表示,各位習慣以自然風景來判斷是否可以搞旅游,運營商進村后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精準招引投資商,側重“小而美”的業態和產品。

  不僅如此,在臨安的鄉村發展中,鄉村運營也包含鄉村建設。特別是其將運營思維與舉措放在鄉村規劃與建設之前,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建設與運營,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模式。

臨安龍門秘境一景。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供圖

  在這方面,高虹鎮龍門秘境運營商婁敏感觸頗深。

  龍門秘境,是一個由石門、龍上、大山3個行政村組成的村落景區。在2017年之前,這里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空心村”,其名字恰如其“境”,隱秘而未被廣泛知曉。

  但在婁敏眼中,這里擁有竹海、梯田、果園等自然景觀,兒時每天經歷的石門村更是一個著名的古村落。

  為了保留鄉村原汁原味的生態底色和文化特色,婁敏與村里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組建運營公司。她和團隊以“運營前置”的策劃思維,對龍門秘境進行整村產業規劃設計。

  “必須盤活山水資源,做好從‘賣風光’到‘賣生活’的文章,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調研后,婁敏和團隊最終確定了以探古、暢玩、康養、研學為主題的秘境之旅,并建起中高端民宿,成了游客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關于鄉村運營為鄉村帶來蝶變的故事并不止于此。

洪村村一景。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供圖

  臨安洪村村,一個曾經以種植水稻為主要生計的傳統村落,如今在鄉村運營的推動下,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2021年,擁有豐富鄉村民宿設計與運營經驗的老白團隊入駐洪村村后,依據當地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北上徑山寺古道以及蘇東坡、李清照、王陽明等歷史先賢足跡等,打造“跟著往圣先賢的足跡上徑山”IP,為該村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

  在短短三年內,從產業薄弱、發展滯后的“四無村”轉變為經濟實力雄厚的“百萬村”,洪村村實現了驚人的蛻變。

  目前,臨安鄉村運營的探索步伐未減,各地正積極規劃新項目。例如,太源村擬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開發康養類產品,邀請中醫和療愈專家入駐,以豐富鄉村康養產業生態;龍門秘境則嘗試融合圍爐煮茶、麻將娛樂與觀星體驗等休閑活動于旅游之中,激發“夜經濟”活力。

  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極致,或許是每個鄉村在發展路上會遇到的“成長煩惱”。而今,透過臨安鄉村運營可以看到一些共富經驗,在綠水青山的“背景板”中,通過市場化運營,鄉村正在挖掘許多的可能性,刷新出多元共富路。(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