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國智庫學者廣西感受“智”造魅力 盼與中國共享發展機遇

  柳州11月9日電 (林馨 陳秋霞)“輪胎島”“前擋風島”“內飾島”“蓄電池島”……多臺自動搬運智能小車穿梭在一座座獨立的“智能島”之間。走進位于廣西柳州市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一派現代化智能生產景象呈現在印度尼西亞學者努爾·拉赫瑪眼前。

11月8日,印度尼西亞學者努爾·拉赫瑪在廣西柳州市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合影。林馨 攝

  11月8日至10日,26國智庫學者代表組成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智庫學者考察團一行32人訪問柳州市。該考察團成員來自東歐、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

  努爾·拉赫瑪告訴記者,他在印尼使用的就是五菱汽車,此次有機會來到中國五菱工廠,他感到很興奮。“我馬上和印尼朋友分享我的所見,告訴他們中國新能源汽車是從自動化的生產線生產,不需要擔心質量問題。”

  努爾·拉赫瑪表示:“我們知道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的成就,綠色能源應當是印尼與中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作為印尼加查馬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努爾·拉赫瑪希望將此次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許多印尼學生,讓他們更了解當今中國發生的變化。

  中國新能源汽車“智”造過程,也給伊朗學者哈比卜拉赫·扎法里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表示:“我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過程很多環節都由機器自動化操作,相信中國會成為新能源技術的領導者。”

11月8日,26國智庫學者在廣西柳州市參觀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線。林馨 攝

  中國“智”造發展,讓多國智庫學者看到機遇。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希望,可以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合作。他表示:“目前,馬來西亞提出新工業大藍圖。我希望中國能夠轉移技術工業到馬來西亞,尤其是有關高科技、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技術,促進雙方合作。”

  土耳其學者邁赫邁特·埃羅爾表示,“中國在綠色能源等領域取得顯著發展,為世界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非常需要綠色能源。”他認為,中國在運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有助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