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與故鄉的距離 《揚兮鎮詩篇》新書首發

  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高凱)長篇小說《揚兮鎮詩篇》新書首發會日前”于北京 SKP RENDEZ-VOUS書店舉辦。

  本場活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主辦,作家、評論家潘凱雄,評論家岳雯,青年學者賀嘉鈺,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以及作家、編劇、《揚兮鎮詩篇》作者許言午共同圍繞文本中的故鄉主題進行交流討論,探索文學的故鄉與心靈的歸宿。

  談起《揚兮鎮詩篇》的創作初衷,許言午首先解讀了書名的由來。《揚兮鎮詩篇》不僅描繪了他出生和成長的故鄉,還融入了自己文學的故鄉——古典詩歌。古典詩歌是許言午文學之路的啟蒙,至今仍滋養著他的心靈。這本書將兩個故鄉融為一體,書寫了一個千年小鎮的歷史與一首千年小詩的傳承。

《揚兮鎮詩篇》。主辦方供圖

  韓敬群指出,《揚兮鎮詩篇》中呈現的關于“故鄉”與“曾經”的許多細節都讓人倍感親切,忍不住回望。他透露,這部作品在正式出版前邀請了多位專家進行試讀和評論,“這也是十月文藝第一次為一個不知名的作者的作品制作試讀本,就是為了讓這本書能夠從茫茫書海中‘走出’,并最終‘走向’我們”。

  潘凱雄認為這本書是一部“向后看”的作品,對20世紀80年代初到21世紀初進行了回望,展現了作者對現代生活的復雜態度,以及對時代的深刻洞察。他強調《揚兮鎮詩篇》“是一部充滿著詩情,用工筆寫就的作品”,其敘事節奏緩慢而富有詩意,需要讀者耐心品味,但正是這種獨特的敘事風格,使得該作品在當下快節奏的文學市場中顯得尤為珍貴。潘凱雄認為,《揚兮鎮詩篇》還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丁曉顏,她有情感,有命運,有沖突,這種成功的人物塑造體現了該作品的質感。

  提及丁曉顏,岳雯當日評價她不僅是小說的主角,更是揚兮鎮的象征,是揚兮鎮的靈魂,“是我們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里回望從前時從未消失的憑證,丁曉顏的命運也寫出了我們當下的命運感”。

  岳雯認為,丁曉顏在小說中被塑造為一個不被世界偏愛的女孩,但她性格中的堅韌與自洽給予了她詩一般的純凈。她指出,丁曉顏會為讀者帶來治愈的能量,“丁曉顏身上,生活本身就是目的,生活不是一個手段,不是工具,我從中感受到,其實我們經由生活本身就可以得到治愈”。

  賀嘉鈺從個人閱讀體驗出發有另一番感受,她將丁曉顏比作河中的浮光,“丁曉顏在我看來很像是揚兮河上隨水而逝的浮光,她很耀眼,很美,但她就是隨著水流一路而下,又安心又無可掙扎,甚至沒有想過要去看看大海”。

  賀嘉鈺認為許言午對揚兮鎮中各色人物的書寫令人動容。小說中展開的各種人生,在不被理解、不能夠跟外界交換有效信息時,依然可以非常頑強地建筑自己的生活,這些“弱者”給小說敷上許多亮色,“不需要他人的定義和理解,只要堅守自己,按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敞亮地活,也是個體在生活中創造自己的辦法。這也是小說對我很有啟發的地方”。

  許言午對丁曉顏的人物塑造進行了回應。丁曉顏在他心里是一個似真似幻的人,她并不完全來自于真實的生活,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自己的想象,或是某種寄托。許言午認為,書中的丁曉顏是很多人內心柔軟之處的匯聚,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丁曉顏,只是每個人表現的形態方式不一樣。

  談起《揚兮鎮詩篇》的美學風格,韓敬群認為其很好地體現了中國詩學的風格,含蓄、節制、不張揚,以及恰到好處的留白。“從《西洲曲》到《邊城》,到《揚兮鎮詩篇》,可以看到中國美學的脈絡一脈相承”。他坦言,自己作為一個出版人,很高興看到像《揚兮鎮詩篇》這樣值得反復閱讀的作品的出現。(完)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