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口岸 蹚出“一帶一路”經貿線

  山東壽光的蔬菜、陜西的蘋果、河北的鴨梨……來自全國各地的鮮果和蔬菜被整車發往綏芬河,它們將在這里“集合”,統一“坐上”集裝箱過境車,經由綏芬河口岸進入俄羅斯。抵達俄羅斯后,它們會被擺上各大農貿市場的貨架,被當地人挑選后帶回家,烹飪成佳肴,最終端上俄羅斯人的餐桌。

  作為百年口岸,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綏芬河每一天都見證著這樣的故事發生。出口商品也從農副產品擴展到電器、建材、日用百貨,甚至機械設備。

  綏芬河只是牡丹江對外開放故事的其中一章。在目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經濟雙循環的過程中,擁有綏芬河公路、綏芬河鐵路、東寧公路、牡丹江航空4個國家一類口岸的牡丹江,正面向東北亞,全力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

  人貨兩旺

  俄羅斯人吃上中國果蔬

  王穎冬已在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做了30多年邊貿生意,最近幾天,她每天都“扎”在口岸上。

  今年是王穎冬的“收獲年”。距離年底還有兩個月時,公司的出口額已經超過2億美元,而去年全年才1.46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她預計今年的出口額可能要比去年翻一倍。

  綏芬河地處我國東北地區,東邊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有一條鐵路和兩條公路聯通俄羅斯。這么多年,王穎冬一直采取集裝箱經公路口岸將貨物運抵俄羅斯。

  “這樣比較快?!蓖醴f冬說,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副產品早上從產地出發,晚上抵達綏芬河口岸,連夜裝車,第二天一早通關,下午貨物就能運抵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用不上兩天時間,俄羅斯人就能吃到來自中國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與貨物運輸同樣繁忙的,還有綏芬河公路口岸入境大廳。自從中俄兩國互免簽證團體旅游業務恢復未來,綏芬河跨境旅游熱度飆升。

  早上8點,大批俄羅斯游客已經等在入境大廳,經歷海關和邊檢民警快速查驗后,十分鐘就可以通關。“我經常來綏芬河,兩周前才來過一次,這里購物游玩很方便。”俄羅斯游客說。

  如今,綏芬河青云市場已經成了外國游客喜愛的購物“打卡地”。在綏芬河市人民醫院,針灸、推拿、拔罐等中醫治療項目也很受外國游客追捧。綏芬河海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今年綏芬河口岸入境旅客22.8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近2.3億元。

  流動百年

  見證中俄經貿不斷發展

  1993年,王穎冬放棄教師工作“下?!??!岸砹_斯雖然地大物博,但是農產品十分缺乏”,她看到了商機,開始嘗試從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農產品。自己采購,通過綏芬河口岸報關,再用集裝箱運到烏蘇里斯克,一個月能發三五車貨物。

  那時候出口的貨物品類遠沒有現在這么多,西紅柿、卷心菜、胡蘿卜最受歡迎,這三樣是俄羅斯傳統美食“紅菜湯”的主要食材。

  那個年代,從綏芬河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像王穎冬一樣的邊貿人有很多,他們一車一車、年復一年,像螞蟻搬家一樣,蹚出了一條中俄之間繁榮的經貿線。

  “綏芬”源于滿語,譯為“錐子”。因河里長滿尖銳如錐的釘螺,人們將發源于長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條中等河流,命名為“綏芬河”,綏芬河市因此得名。

  當年沙皇俄國設計修建中東鐵路,在綏芬河設立火車站,綏芬河也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作為中東鐵路東部線的起點,綏芬河火車站見證了中國自清代以來的興衰起伏,隨著新中國成立,它繼續見證著雙邊經貿的不斷發展。

  1987年,綏芬河率先開通邊境貿易。1990年,綏芬河市至蘇波格拉尼奇內區間國際公路正式通車。

  現在,王穎冬的公司每天要發出150車的貨物,半數為農副產品。綏芬河口岸專門開通了綠色通道,鮮活產品可以先行先放,邊貿企業的利益有了保障。

  “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各個部門協作和服務很到位?!边@是王穎冬在這條經貿線上奔走30年后最深的體會。

  改革前沿

  為國家探索制度創新

  在綏芬河站集裝箱貨場,一輛剛剛從俄羅斯入境的中歐班列正在進行換裝作業,在經歷寬窄軌換裝完成后,這批貨物將發往河南鄭州地區。

  中歐班列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互惠的重點載體,承擔著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使命。2018年8月,中歐班列在綏芬河口岸開行,這里成為中歐班列“東通道”的重點樞紐。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忙碌不停的“鋼鐵駝隊”,讓綏芬河成為我國聯通世界的貨運黃金通道。

  目前,從綏芬河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5個國家,回程的中歐班列在綏芬河口岸換裝,到達國內25個主要城市。運輸的貨物覆蓋電器產品、日用百貨、工業機械、農副產品等14大品類。

  6年多來,綏芬河站開行的中歐班列已從最初每月兩列,到如今每月最多開行90多列。截至今年10月31日,經綏芬河站入境的中歐班列累計達3426列、32萬多標箱。

  2019年9月,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掛牌成立,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成為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唯一的綜合保稅區。今年以來,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不斷嘗試創新改革舉措,先后完成了“一票多車”整報分送、全省首單“區內直轉”等,提高了卡口通關效率,節約了企業運營成本。

  作為為國家探索制度創新的一塊“試驗田”,綏芬河的這些嘗試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5年來,自貿區綏芬河片區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累計新注冊企業超5000家。

  記者手記

  人杰地靈 期待再見

  我是哈爾濱人,對牡丹江本就帶著一些地緣上的親近。因為工作的關系,我也曾匆匆到訪牡丹江。這次為新京報創刊21周年而做的采訪,讓我看到了牡丹江的厚重、豐富、細膩和真誠。

  原來,雪鄉不是牡丹江旅游的唯一目的地,寧古塔的歷史、橫道河子的浪漫、中興村的民俗已經“出圈”;原來,出名的不只有石板田上的響水大米,東寧的黑木耳不知占據了多少個“全國第一”……還有牡丹江的姑娘,個個洋氣漂亮。

  真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呀,期待與它再見。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